《黄土、黄河、黄沙还原与重构:地域性设计的适应性和生态性》简介
《黄土、黄河、黄沙还原与重构:地域性设计的适应性和生态性》这本书是由.赵得成著创作的,《黄土、黄河、黄沙还原与重构:地域性设计的适应性和生态性》共有247章节
1
前言
人工科学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A.西蒙在《人类理性与设计学科》里提出,“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恰当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关于设计的科学”。[1]人类是...
2
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莹净的空气和干旱的土地 一、莹净的空气营造莹净的风格 二、干旱的地域造就干旱的文化 第二节 地域、地域主义和地域性设计的渊源...
3
第一章 绪论
在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方面,传统文化和传统器物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体现在对不同地域环境及其影响下的生活方式的适应。我国是一个地理跨度大、自然...
4
第一节 莹净的空气和干旱的土地
...
5
一、莹净的空气营造莹净的风格
在遥远的北欧,雪花漫天飞舞……在地理位置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远离欧洲大陆,地处高纬度地区,漫天的雪花将它与欧洲其他地方的自然风貌隔离开来;葡萄只属于西班牙和法国...
6
二、干旱的地域造就干旱的文化
同样在遥远的亚欧大陆东部—从新疆到河西走廊,风沙和干旱造就了另一类传统文化—土夯庄墙的院子里坐落的是三十年不漏的麦草和泥巴盖起的房屋,红柳和芨芨草编织的日用品遍...
7
第二节 地域、地域主义和地域性设计的渊源
...
8
一、地域和地域性
“地域”在《现代汉语词典》[1]里的解释是:①面积相当大的一块地方;②地方(指本乡本土)。《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地域”概念是指与某一特定问题相关的,并通过选择...
9
二、地域性设计和设计领域的各种地域主义
各地首先要以特定的自然环境来定义,各地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该自然环境的制约与恩赐,由此产生的人工事物都带有地域性。地域性设计是基于地域特色和适应地域环境的人工事物...
10
第三节 全球化、本土化、地域化同步发展
对于人类而言,我们的世界充满各类矛盾。最主要的矛盾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其次还有人在生活过程中以人自身作为目的和手段的矛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矛盾,...
11
第四节 地域性设计的哲学基础
...
12
一、地域性设计是“自我”与“他者”的统一
设计的历史反映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历史。由前至后主要有:①艺术设计论;②面向技术和产品制造的设计;③以商业和刺激心理为主的设计;④以人为中心的设计(“需要”是...
13
二、道法自然
老子的哲学思想一直是贯穿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思想,它以形而上的道为根本依据,以“道法自然”为宗旨,概括了人类适应自然的根本方法论。这对今天人们的造物设计规...
14
(一)尊重“道”的和谐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是一切运动、活动的法则。总体上,道可以被认为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
15
(二)“无为”为“为”
在老子哲学中,“自然”和“无为”是仅次于“道”和“德”的重要哲学范畴。老子所推崇追求的最高价值是“自然”,而“无为”是这种价值能够实现的基本行为原则和方式。“自...
16
(三)事物存在的时空连续性
“世界”一词,在不同学科有不同解释,在地理学中为全部时间与空间的总称,通常状况下指我们人类所生活居住的地球范围。其实中文中所讲的“世界”一词,最早是佛教用词,“...
17
第五节 地域性设计的归宿
设计学有两个使命:一是服务,即为制造业提供技术服务,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现代产业,创造产品市场;二是创意,即振兴创意产业,将文化转变为现代产业,其本质是创新和创意。...
18
(一)地域性设计要致力于人工物与自然、社会文化伦理的关系处理
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具有交叉性、广博性、复杂性的特点。设计是一个巨大的多面体,是由许多相互联结的面组成的一个整体。作为学科研究,设计最基本的是要界定各层属性及...
19
(二)设计要为地方经济服务
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结果表明,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发展必须以本地为大本营,进行总体规划。这是因为作为文化创意的文化资源来源主要是历史遗迹、文物古玩、风俗风土及其他传统...
20
上篇 地域性设计的基本规律—自然和社会依据
从生活方式视角看,生活器物是生活方式的物质载体,因而对生活器物的设计可以看成是对生活方式的设计;从环境决定论视角看,生活方式其实是人适应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
21
第二章 环境决定论——自然和社会的基本规律
●非生命物质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物态和状态 ●生物形态及其机能是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反映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自然选择和文化选择对造物的共同作用—适者生存...
22
第一节 自然环境决定自然形态
...
23
一、非生命物质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物态和状态
影响环境的因素很多,温度、湿度、光照等。以温度因素为例,通常状况下,同一物质由于温度的不同会在固、液、气三态之间转换,如果物质的温度不断升高,分子会分解为原子,...
24
二、生物形态及其机能是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反映
环境决定论是生物形态形成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的起源和地球的生命条件来看,是环境决定了一切。至今人类还未发现外星生命,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与地球相类同的星球环境。美国...
25
第二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类自身就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给人们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也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全部资源。对于原始人来说,他们观念中的“大地”并非整个地球,实际上只是他们...
26
第三节 自然选择和文化选择对造物的共同作用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历史上有关文化的定义有很多,但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这是由文化的复杂性决定的。司马云杰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学...
27
一、文化生态系统
如果在文化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中析出非生物学的文化因素,那么在生物层之上就建立起一个文化层,这两个层次之间相互影响、交互作用,并形成一种生态共存关系(图2-5...
28
二、遗传、变异和文化扩散
文化生态学是从生物学观念,并以生物学范畴的概念作为工具性方法去研究和分析文化现象及其构成系统的思想。要更进一步认识文化生态的地域适应性关系,有必要引进另一组相关...
29
三、适者生存
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遗传。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一些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胜并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环境的...
30
第三章 地域心理与地域文化
美是客观存在的,但美感具有个体差异性,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审美主体所产生的感受常常不完全相同,这是审美活动的个体差异性,也称美感的主观性。审美的主观性是客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