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夏陶瓷艺术的宁夏酒具创新设计(图6-73—图6-76)

(二十六)基于西夏陶瓷艺术的宁夏酒具创新设计(图6-73—图6-76)

宁夏为西北最早实行全域旅游的开放省区,旅游资源丰富、集中并极富地域特色。其中西夏陶瓷工艺为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是宁夏支柱性产业经济之一。将历史文化与地方产业相融合,用文化提升产业附加值,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产业互为助力发展的目的。

1.“福禄”酒具系列——扁壶瓶起

取象(象和原象):①瓶塞起子是重要的红酒酒具,其创意设计是葡萄酒文化创意的主要内容,②扁壶是一种适合野外方面打猎、放牧等使用的器皿,也是西夏陶瓷中最为典型的一种酒具。③双系西夏扁壶造型。④西夏陶瓷中典型的剔刻花纹样“牡丹纹”和“衔花鹿纹”。⑤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水纹是西夏剔刻花纹样中常用的一种填充纹样。⑥当瓶起闲置不用时,可作为西夏文化的工艺摆件陈列,搁置在酒架上营造一种祥和的气氛。

映射:①传统扁壶和现代红酒瓶塞起子同属酒具,两者古今功能相关。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象征“富贵”,“富”与“福”、“鹿”与“禄”同音,西夏剔刻花纹样中的“牡丹纹”和“衔花鹿纹”为吉祥纹样,象征“福”和“禄”。③宁夏绝大多数土特产都得益于黄河水的浇灌,黄河水纹既映射了“母亲河”也与吸收母亲河乳汁形成的紫色液体—葡萄酒双关。④一般的西夏扁壶外形和蝶式瓶起使用时两侧的翅柄运行轨迹外形大体一致,也就是两者形态相关。

拓扑变化:通过结构布局和形态变化,将西夏扁壶的圈足、壶嘴及壶腹剔刻花纹样与蝶式瓶起的各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映射后形态变化的合理性和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外观和结构两个方面。从外观看,色彩及材质基本保持了西夏瓷器中典型的深褐色和材质,扁壶的双系拓扑变形为瓶起的翅柄,翅柄在上下运行中犹如双系围绕扁壶侧部上下移动;扁壶侧面为典型的剔刻花纹样变化,两个侧圈足变化为文字和Logo标牌,并作为内部结构固定的螺钉掩盖;下圈足正好容纳瓶口挡圈;壶口与壶塞和旋柄的关系也合乎情理。内部结构主要由圆柱直齿升降机构成,和常见的同类产品原理一致。在形态尺寸和结构设计中要满足一个巧合性,这就是当酒瓶中的软木塞从瓶口拔出时,扁壶壶塞也正好从壶口拔出,有动态的意象相关性。扁壶瓶起的外部壳体,既可用陶瓷材料,模具批量化生产,也可用陶瓷质感的工程塑料注塑生产。量产后的产品既可在西夏文化旅游景区作为旅游商品销售,亦可作为宁夏乃至河西地区葡萄酒产区的促销礼品、赠品使用。

2.“福禄”酒具系列——扁壶简易瓶塞

该方案的取象和映射关系和方案1基本相同。

3.“福禄”酒具系列——西夏梅瓶酒塞

取象(象和原象):①中国传统梅瓶,②梅瓶也称经瓶,原本是一种倒酒和分酒的酒具。从中原传入西夏后成为西夏酒文化中的典型酒具。③西夏瓷器中典型的剔刻花纹样,“牡丹纹”和“衔花鹿纹”。④黄河水纹是西夏剔刻花纹样中常见的一种填充纹样。⑤当梅瓶酒塞闲置不用时,可作为西夏文化的工艺摆件陈列,放在酒架上营造一种祥和的气氛。

映射:①梅瓶和瓶塞起同属酒具,两者之间的功能相关。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象征“富贵”,“富”与“福”、“鹿”与“禄”同音,西夏剔刻花纹样中的“牡丹纹”和“衔花鹿纹”为吉祥纹样,象征“福”和“禄”。

拓扑变化:通过结构布局和形态变化,将梅瓶瓶嘴、颈、肩、腹的固有形态特征和酒塞的功能要求相结合,特别是瓶塞上部的剔刻花纹样既增加了瓶塞使用时与手的摩擦力,又有很好的原象装饰效果,象和原象元素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该瓶塞为真空抽气式保鲜瓶塞,由瓶嘴柄、瓶腹汽缸、活塞及推拉杆、密封胶套、胶套骨杆及止逆阀等构成,具有比传统梅瓶更修长的形体特征。其结构特点是将梅瓶的嘴部作为活塞的推拉手柄,在梅瓶的腹部内腔设有活塞汽缸,活塞和瓶嘴柄通过推拉杆连接在一起。当使用梅瓶酒塞时,先将酒塞下部的密封胶套部分塞入瓶口,塞紧密封;之后不断上下推拉瓶嘴柄,使活塞上下运动;在胶套骨杆止逆阀和活塞止逆阀的作用下使酒瓶内气压低于外部气压,从而减少瓶内氧气,减缓葡萄酒的氧化作用。该梅瓶酒塞外部壳体既可用陶瓷材料生产,也可用陶瓷质感的工程塑料注塑生产,下部密封胶套部分为食品级硅胶材料等制作。在塞套部分前后刻有西夏文“福、禄”和汉字“福、禄”的对照字样。量产后的产品既可在西夏文化旅游景区作为旅游商品销售,亦可作为宁夏乃至河西地区葡萄酒产区的促销礼品、赠品使用。

图6-73 基于西夏陶瓷艺术的宁夏酒具设计——扁壶瓶起

图6-74 基于西夏陶瓷艺术的宁夏酒具设计——扁壶简易瓶塞和瓶起

4.“福禄”酒具系列——白瓷套装酒具

葡萄酒文化虽然主要发源于西方,其酒具造型和材料具有很强的现代工业特征,以玻璃和不锈钢制品为主。然而中国有历史悠久且富于中华文化特色酒文化,要打造具有中华文化特质和地域特色的红酒酒具对我国红酒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宁夏力争将葡萄酒产业打造为全区支柱性产业,集旅游、产业、文化于一体,融中华文化和地域特色为一体,开发设计陶瓷类红酒酒具很有必要。

取象:敞口器形在中国原始彩陶和青铜器中占有主导作用,是由最原始的仿葫芦陶匏演变而来,具有开放包容的意象文化精神。西夏陶瓷作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瑰宝之一,是北方窑口和西夏少数民族窑口共同创造的,既有中华文化的根基,又有民族地域特征。其中敞口、撇口器形是西夏瓷器的一大特征,如西夏玉壶春瓶、白釉高足斜壁碗、高足白釉盏、曲腹长颈瓶等。该“福禄”白瓷套装酒具主要取象于西夏陶瓷中“尚白”“敞口”“牡丹纹”“鹿纹”等文化元素。

映射:这些陶瓷审美特征与中华传统审美观念基本一致。西夏陶瓷的这些审美特征可以映射现今宁夏的“旅游开放、包容接纳、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等社会风貌。葡萄酒产业是宁夏的支柱性产业,该套“福禄”酒具将宁夏的历史文化、地方产业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在一起,在人们心理祝愿、地方精神倡导和酒具形态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拓扑变化:本白瓷酒具套装包括酒瓶、酒杯和醒酒器,各酒具均以敞口造型变化特征作为统一造型特征,尤其在瓶(杯)口、瓶颈部的S形线条的微妙变化中做了推敲,力争使每个单件都有同类动态的特征。另外,按照现代葡萄酒属性、生产要求和饮酒需要做了相应变化。依据葡萄酒的流水线机械化灌装需要,酒瓶口设置了双唇结构,即在敞口瓶内植入了环状瓶嘴,使其与常见红酒瓶口结构一致。该白瓷套装酒具可采用现代陶瓷工艺进行模具批量化生产(利用现代玻璃器皿的生产工艺批量化生产)。

薄胎白瓷酒具可很好地映衬葡萄酒色质感,改变现有葡萄酒一直用玻璃制品灌装、饮用的观念。基于西夏白瓷的优质特征,开发设计瓷质酒具,在宁夏葡萄酒产区尝试灌装试用,形成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开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葡萄酒消费观念。

图6-75 基于西夏陶瓷艺术的宁夏酒具设计——梅瓶瓶塞

图6-76 基于西夏陶瓷艺术的宁夏酒具套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