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造物在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创新
2025年09月26日
二、传统造物在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自古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特征的自给自足的文化独立体,距离西方遥,航海技术滞后,外来文化交流较少,因而其文化的地域特征鲜明。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时,认为中国古代造物属于感性和经验的积累,而非造物技术,即使以往大量外来文化的接触也没有影响它特有的文化及科技格调,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现代。美国学者维尔·杜伦在《东方的文明》中谈到中国的科技与发明时说: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纸、丝绸和陶瓷等,那并不认定为工业,中国人的发明主要体现在造物独特的艺术形式……天象、风水和阴阳五行在中国传统生活中有莫大的关系。[18]
漱溟在其《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中就中西方文化特征做了比较,他认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一古一今,一前一后,东方是未进的,西方是既进的……东方文化和哲学都是一成不变,历久如一,所有几千年后的文化和哲学,还是几千年前的文化,几千年前的哲学。”[19]但依据文化悖论理论,厚积文化有两面性,一方面古老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惯性和保守性,会形成文化包袱,对社会革新有阻尼作用,另一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是民族自信和认同的价值基础,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宝贵资源,可转化为民族强大崛起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