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的环境属性和地域特征

(四)象的环境属性和地域特征

原始“象”是一种概括性的场景、是物象。因而,观天、观地、观物必受地域环境影响。从原始八卦到周易制象,其“观象制易”的地域范围应在西北黄河中上游北纬36度左右,八卦是根据天象、地宜综合制定出来的,由如下一些缘由可推证:

伏羲创制八卦已被后世普遍认同,不再赘述,六盘山至天水一带的古成纪作为伏羲的诞生和活动地域也是被后世认同的。比如天水的伏羲庙、卦台山、女娲洞都是古已有之;天水古称邽,属于古成纪地域;在原始造字时,“文字”是统治阶层的专用符号,一般庶民是不能接触,也接触不到的。早期的汉字是专为上层部落首领和权贵做祭祀、巫术活动的记录符号。所以,有许多汉字是专为特定的某事、某地、某场景名称而造,特别是一些重要地方发生的重要事件,需要专为该地该事造字。邽字与卦字在甲骨文中是同部首、同音、同形字;在汉语词典中“邽”也只指地名,卦字专为八卦而造,邽字也专为邽地而造,且卦台山也在上邽。因而推知,上邽应为创八卦和施法八卦之地,据此可想而知,易文化在图腾和巫术崇拜的原始社会中其重要性有多大。还有一个重要的佐证就是出土于天水甘谷的石岭下文化类型的彩陶—人首蛇身鲵鱼纹彩陶瓶,其描绘的信息与《山海经》描写的伏羲形象及天水一带的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因八卦来自河图洛书,古代长江称江,黄河称河,洛水称洛,渭河为黄河最大支流,古渭河流域最适合早期人类生存,中国原始彩陶文化最发达地区即在渭河流域。所谓仰观天象、观鸟兽之文这些自然貌相都具有黄河上游一带的地域特征。《易》有四象,所说的“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所以,周易“制象”中的四象“象源”都来自黄河中上游地域特征。

文化是一种习得的生活模式,传统文化都有鲜明的地域适应特征,现代意义上的观物取象应重在生态意义。古老制象的概念的当下价值在于认识东方民族审美意识根源,了解中华民族特有的造物思维方式,为现代文创设计、生态设计提供方法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