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生理性心理
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威斯勒从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等自然科学的角度研究了地域环境对人体生物学性质的影响。他认为长期在某地生活,特别是世代在某地生活的人们,环境可能直接影响这一地区人们的神经和精神机制。从生物化学的观点来看饮食环境,特别是水质中不同矿物质种类和比例关系,可能会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例如环境中碘的含量变化可能会影响人的身高和某些循环机能,从而影响人的生理性心理的不同。[1]比如饮食习惯,长期生活在边远牧区的居民以牛羊肉和牛奶奶酪等作为主要食物,热性的羊肉可能使其性情相对容易冲动甚至暴躁;而对从小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们,巍峨的高山、一望无际的原野也会影响其粗狂高昂的性情,高原歌手的风格几乎都表达了这种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