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车产生的自然地理条件
2025年09月26日
(一)黄河水车产生的自然地理条件
古人的造物中反映出鲜明的自然特征,许多传统器物都是古人适应特定自然特征的产物,是特定地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体现。所以传统器物都有较强的地域特征,能够遗留下来的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地域性信息和社会文化信息。
传统水车主要有人畜驱动的提灌水车和利用流水冲击力驱动的自传水车两种。我国传统的自传水车应用最多的是在西部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的地带,包含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等河谷农耕区,西北的甘肃、青海、宁夏等黄土高原的黄河河滩耕地。但由于各地的综合地理条件不同,水车设计制作的形制和使用方式也不完全相同。由于兰州周边地区位于我国地理地形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界地带(由青藏高原过渡到黄土高原),所以河流的地势落差较大,黄河水流湍急,泥沙含量大,水土流失严重,这就造就了黄河水车产生的天然条件:一方面形成了诸多河谷冲积扇,这是肥沃的耕种土壤;另一方面耕地距离河面较深,小直径的水车提灌高度不够;再一方面,气候异常干旱,蒸发量大,需要较大的浇灌量,所以水斗要密集;其次,大直径的轮辐和高密度的水斗也是与强冲击力的河流相适应的。这些条件最终决定了黄河水车的基本形制:大轮辐,多水斗。黄河水车的出现改变了黄河两岸人们祖辈靠天吃饭的局面,由于其巧妙的技术和低廉的成本,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提升水斗,不需要其他能源,所以深受人们青睐。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水车成为兰州黄河沿岸一种大众化普及性的水利灌溉工具,这也许是造物规律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