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地域性设计方法模型的产品创意设计应用方案及说明
若要将一个文创设计作品一次性表达清楚,其主题或名称一般可用名词(名词性从句)加名词(或名词性从句)的方式表述。第一个名词表述创意设计原象的取象来源,第二个名词表述创意设计的功能(用途)。比如“敦煌壁画鼠标垫”“佛脚抱枕”等,或者将取象主题作为主标题,将功用作为副标题的命名方法,如印象宁夏—招贴系列设计(或首饰设计)等。当然还有其他用暗喻、比拟等间接表述创意的命名方法,主要是从象和原象的各类映射关联性、尤其是同音谐音映射等命名,如“卧佛瓷杯”。但一般来讲,一个立意的完整取象概念描述,至少要由两个名词性词组构成,通常情况下,前一个名词为修饰词,表述“原象”,后一个名词为中心词,表述“象”,“原象”是限定“象”的存在形式和功能依托的。主题和功用是文创设计必须表明的两大要素,大多数作品名称可以采用“原象+象”的命名方式。
按照列维-布留尔的说法,人类语言产生初期是没有形容词的,人们对一个事物(名词)的描述是用另一个名词表述的,比如kotkot(乌鸦)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有光泽的黑色东西的,而没有black这类词。[45]这就让人不难理解,作为自源形成的中华意象文化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中达到如此深厚的程度,以至其取象类比的方法论成为传统中国造物和形式审美的基本特色。事实上用此事比拟彼物就是事物描述和事物创造的根本方法,或称原逻辑。
大多数文创设计其实都是遵循这种原逻辑的设计方法的,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取象和映射的创意系统,同时也为文创产品的地域性设计内容和实践方法提供一些批评和思考的参照物,以下选择了作者在多年的地域性设计教学中针对甘肃、宁夏的黄土、黄沙、黄河三黄地区的地域原象符号指导学生所创作的一些文创产品设计实践案例,书中对每个案例从取象、映射(立意)和拓扑变化的三个方面都作了简要说明和评述[其中案例(二十)至(二十一)是征得作者同意后,才作了评述],以供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