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象映射的文创产品创意设计方法

(三)基于意象映射的文创产品创意设计方法

文化创意设计是将文化符号和新载体重新融合的设计,文创产品是基于文化创意设计的产物,其外延很大,包括影视动漫、传媒、服务、礼品、旅游纪念品等一切通过文创产业生产的产品,但通常狭义的文创产品主要指具有实体支撑的文化旅游商品。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及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研究不断开温,不同学科领域学者从不同知识技术背景从事设计方法的研究。

近些年来学术研究出现了向交叉研究发展的趋势,许多自然科学重大领域采用社会科学方法,而社会科学又大量渗入量化研究。文创设计方法领域亦是如此。

一方面,随着产品感性市场的发展,在产品造型设计研究领域兴起了一种采用数理分析参与感性定量分析的商品开发设计方法,尤其以日本的感性工学为代表,运用模糊数学、离散数学等方法以计算机系统分析为手段,对定性的感性认识进行量化、物化研究。国内理工科领域部分从事设计学的研究者也纷纷加入此研究领域,构建感性意象与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定量化研究方法,产生了诸如数量化一类、蒙特卡洛算法、拓扑矩阵等定量研究方法模型。

另一方面基于传统造物思想的设计理论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中国传统的象思维及其意象设计思想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特色,是敬畏自然、尊重人性的天人合一观念,具有儒道包容并蓄、温和谦让的人文品质,这和追求感性、重原生态、尚地域特色的未来消费需求相适应。所以,将我国传统取象类比与数学映射概念相结合,在文创设计领域将会有很好的方法论传承创新价值。

中国传统取象类比思想和现代数学中的映射原理是一致的,如何将两者相结合,进行基于传统器物文化的现代创意设计方法模型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随着设计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产品形态做量化处理,并用数学语言描述设计过程模型已成为设计方法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创意设计本身有许多不可确定的因素,设计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情境驱动的过程,设计结果也是一个基于人的心理和生理满意度的标准,也没有固定的解域。所以设计求解过程不可能用一系列有效函数准确地表达设计过程和结果,但可以借用数学逻辑语言表达方式,对设计过程各因素作关系界定,构建映射模型,为联想类比思维的展开提供空间。概念形态创造的基本原理为模仿、变形和构成,其本质是《易经》所揭示的取象变易思维,艺术家和设计师依靠人脑的联想、比拟和延伸思维完成创意设计活动。所以如何为设计师提供有效的联想、比拟和延伸思维工具,将成为创意设计研究的关键所在。联想的前提是设计者要拥有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料群,该信息群主要有符号信息群和载体信息群,也就是可建立映射关系的“原象集合”和“象集合”。

传统文化符号的创意设计必须从文化符号的还原与重构两方面入手。文化符号的还原重在深刻理解文化符号的意象由来,符号所承载的典故反映出人文精神和象征寓意,以及符号所能进行视觉变化的范围和方向。重构是要依据当今社会背景中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找到原符号的新载体。从而进行符号和载体的重构组合设计,这种映射关系的构建就是意象的构建,所以意象设计的关键是意象的建立,也就是立意,即在符号及符号载体之间找到配对关系。如此一来,在创意设计中,需要建立问题求解的两个集合,一个关系,即原符号集合、符号载体集合及两集合之间的映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