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设计要致力于人工物与自然、社会文化伦理的关系处理

(一)地域性设计要致力于人工物与自然、社会文化伦理的关系处理

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具有交叉性、广博性、复杂性的特点。设计是一个巨大的多面体,是由许多相互联结的面组成的一个整体。作为学科研究,设计最基本的是要界定各层属性及因素,理清各因素、各层面相互之间的关系,弄清设计与自然环境、设计与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的关系,必须要从我国的设计教育及设计学科发展问题谈起。

在多年的设计教育实践中,我国的设计教育已发展成一个“T”形结构,存在两个层次,即纵向的设计教育实践和横向的学科理论研究。纵向“I”形层面为本科教育,偏向技能学习,强调设计的可行性、实用性。研究型教育则相对宽泛,形成“—”字形横向层面,其学科归属在艺术学门类之下。2011年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设计学正式定名并成为艺术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多年的学科探索实践已经证明,设计学科既不是纯粹的艺术及其工艺问题,也不纯粹地属于机械和工程学科范畴。设计学科研究已经上升到以物为依托的人与物关系问题的研究,广泛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文化艺术、生态文明等各领域,这些领域的知识构成了设计学方法论的基石,其主干学科集中在社会学及心理学领域。[23]若要将这两个层面统一到一起,那就是“—”为“I”提供基础方法论的指导作用;“I”是在“—”理念下的具体实践活动。

地域性设计研究,理当属于“—”字形层面的研究内容。我们将其横向延伸,致力于设计与地域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设计与区域经济的关系问题,并由此提出地域性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但我国真正的基于地域分析的设计理论的构建还没有出现,不只是在设计艺术领域,发展一百多年的建筑学也尚未做到。设计评论家朱涛认为: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实践,与其说是结合当代中国特定的技术、文化语境,发挥设计个人的建筑理念,“自下而上”地展开设计探索,还不如说是更多地通过横向移植西方建筑历史中的某些观念,表达一种对中国当代商业建筑文化的反抗。具体而言,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横向引进并坚持的有限的几个设计原则,“基本”上是现代主义的形式语言、空间意识和建构观念的沿袭。[24]以文化为承载的建筑尚且如此,其他工艺技术更难免失控。人类发展过程中有时由于技术革新或某种思潮的影响会朝着某一个方向剧烈地运动,而失去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系统性的认识,结果出现了问题,再回过头来思考。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热衷于古典艺术运动,在技术器物、建筑等方面,风格上发展到了高峰,过于雕琢,过于装饰,已背离了事物的本来规律;工业革命之后人们又过于执着工业产品的大规模、高消耗,只顾商业利益的制造与使用活动,最终出现了生态问题,然后再倒折回来思考和改正。如此反复,正是因为缺少正确方法论的指导。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今人称为平衡,提倡做事要恰到好处,要有分寸。事物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设计最终要解决矛盾冲突,关键是找到矛盾的平衡点,这才是稳健设计的思想。

大自然完全依赖自律创造有差异的物品,人类倾向于用自己所谓的理性消除这种差异。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曾经出现过“克隆人”甚至“设计婴儿”的事件。随着控制人性状的某些特定基因的成功破译,人们在孕育后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系列基因的组合以达到基因优化的目的,而不考虑法律和伦理的因素。以设计婴儿为例,虽然就目前的基因生物技术而言,在长相设计、健康设计等方面都不存在大问题,但在性别选择、智商设计方面可能对人类本身的生存方式和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悖论。

汉字“伪”乃是人为之意耳。人造的东西比起自然界原本存在的东西,往往是生硬的、失真的。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科学的发展,曾有人提出设计婴儿的怪异设想。该设想涉及四个方面的生物技术,都是成熟的,但除了设计健康有可取之处以外,其他三项有很多负面因素。人类不能按照同一标准去设计事物,这不仅牵涉环境适应,还牵涉伦理问题。现代主义的“国际式”风,使之与传统决裂,提倡几何构图,实际上消除了设计的地域性,忽视了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脉,这是现代主义受到批判的一个重要原因。差异性是自然的造化,多样化是世界存在的本源,地域性是差异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差异性的本质是适应性。

现在人类生存的环境变数很大,各种极端天气、各类知名或不知名的瘟疫频繁发生。人类自身的能量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如此脆弱渺小,这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敬畏自然,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但自然并不为人类所有或由人类主宰。以此来讲,“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是要改写的,以人为本的前提是要从人与他物的关系入手。要本着不干涉他者甚至使他者和谐才能使自身和谐,这其实就是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设计原理。

人类社会初期,人的自身能力有限,被动地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但这并不代表认识能力同步提高:这好比一个人到十五六岁时生理上基本成熟,但心理未必成熟的道理一样。设计学科作为技术、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相交叉的历史重大使命,理应承担人类造物未来规划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