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绿洲及阿拉善地区的生态演变与传统工艺
2025年09月26日
第六节 河西绿洲及阿拉善地区的生态演变与传统工艺
河西地区地处东西方文化、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干旱与半干旱的诸多交汇点处,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交流扩散机制下形成的本地文化,这种文化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适应本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的生存方式,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迁徙、民族融合,在适应干旱环境的进程中渗透了河东农耕文化和漠北游牧文化,同时作为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又受西边外来文化影响。在长期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汇合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域特色,并发挥着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作用。
河西地区的人地关系问题在西北地区具有典型性。从地理和历史演变看中亚地区许多沙漠绿洲遗存到新疆诸多风蚀城堡,如楼兰古城等的历史演变都似乎是在按照同一种模式和规律演化着。昨天的居延绿洲已重复了昔日楼兰和骆驼城、锁阳城的故事。明天的额济纳旗绿洲和民勤绿洲等是否还会重复往日的沙漠文化故事?任何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必然是相互连续,相互有因果果关系的。毋庸置疑,现代人地关系是历史上人地关系的延续和发展,因而要科学地认识和解决今天人地关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离不开对于历史上人地关系的考察和探讨。不了解历史上人地关系的形成演变过程及其机制,也就无从透析和揭示今天人地关系的现状和特点,更不可能预测和把握其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河西走廊及阿拉善地区历史上人地关系的发展演变在西部干旱地区颇具典型意义、颇有代表性,很值得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