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类比映射原理的马家窑彩陶文创产品立意模型构建
1.马家窑彩陶的地域意象特征
马家窑彩陶的器形和纹样种类繁多,属于族群符号,除了少量的陶鼓、陶埙等特殊器具外,绝大部分为盛储器、饮食器、炊煮器等有容纳功能的器皿,其中盛储器最多。这里以典型的盛储器彩陶为例分析马家窑彩陶符号的地域性语意构成。依据符号的二元结构,彩陶符号也包括符征(形式)和符旨(内容)两个方面(图6-32)。造型元素为符征,包括口、颈、腹、底、纹样式样、纹样色彩、陶体质感等;造型元素的语意为符旨,可解析为沧桑的、拙朴的、原始的、神秘的、干旱的、西北的、和谐的、天真的等,以形容词词汇表达,并且通过语意差异调查法(SD法),从众人和专家的意象感受中确定各造型元素与语意的对应程度。不同造型元素对不同语意的影响因子(意象语意贡献值)不同,可以采用数量化一类方法,通过调查获得数据,再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到不同造型元素对应不同语意的影响因子。在地域性文创设计中,地域符号的符征是地域视觉特征的代表,地域符号的语意可谓地域形象的表达。
图6-32 马家窑彩陶中的符号构成
2.马家窑彩陶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模型构建
既然马家窑彩陶可以作为黄河上游古彩陶出土地区的地域象征性符号,那么这些语意也就可以作为本地区的地域性文化语意的表达。按照前文所述的基于情境类比映射的创意设计方法,马家窑彩陶符号的文创设计过程可定义为包含三个阶段和一步映射的系统设计过程,三个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特点:一是符号和载体对象的选择;二是构建配对创意工具模型;三是配对后的变化组合设计。
(1)原符号集合构建
传统器物大都是原始天然材料或天然材料的二次加工材料(也有少量的低技术人工合成材料)通过结构形成的物品,产品功能主要靠器物形状的一般材料性能支撑,科技效应低,所以传统器具的功能语意与其外观形状、结构、材料、材质是完全统一的,而器物的纹样、色彩反映了器物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地域性生活方式、生产关系等社会科学信息。
马家窑彩陶涉及先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器形及纹样丰富多样,属于族群符号,但总体来看有鲜明的地域视觉特征。在创意设计时,先收集大量的器形和纹样样本,再通过SD问卷调查及专家评审,筛选出典型器形和纹样样本作为地域意象的语意提取对象。彩陶语意视觉要素提取要具体,特别是彩陶中的几何形状特征、纹样特征、结构特征、材质及套色特征等。根据语意认知测试,将认知度较高的马家窑彩陶器形及纹样元素建立成原符号集合{ CS1,CS2,CS3,SC4}。
形状:主要指形态、形体几何特征,如各视向轮廓、截面特征等,这是器物符号特征的最重要方面,是在创意设计中使用最为频繁的符号特征。
纹样:纹样泛指器物表面的装饰图案和刻符等,有立体的也有平面的,它是构成器物文化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彩陶纹样最主要的使用方式是平面变化处理,但也可立体化处理。
结构:结构与形态密不可分,这里说的结构主要指器物各部分之间的组合特征,有的器物各部分之间连续为一体,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如彩陶的瓶口、瓶颈、瓶腹等,有的有鲜明的连接关系,如斗拱、榫卯结构、轮辐特征等。
色彩:色彩是最有视觉冲击力的视觉符号,传统器物(古器物)主要有单色、套色两类,由于器物的功能和文化特征不一样,这些色彩特征的象征意义也不一样。马家窑彩陶以红陶材质画黑色纹样为主,也有少量的白彩。中国古彩陶中独特的红黑套色视觉效果,开启了我国以红黑对比为美的民族审美心理。
材质:材质与色彩密切相关,在视觉上反映材料心理特征,包括肌理、光泽、粗糙等,是构成器物的主要心理符号特征。
图6-33所示为矩阵映射设计方法中马家窑彩陶文化原符号的集合图例。依据文创产品设计需要,对彩陶原符号作分析归纳后,形成色彩、器形(形状)、纹样、功能、结构、意象等元素分类。为了便于视觉思维,利于创意对应关系的发现,需要将各原符号以类目法做一级和二级分类,二级符号中的纹样类目包括自然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旋纹、锯齿纹、神人纹、圈纹等;外形一级符号下列出旋纹尖底瓶、半山类型的锯齿纹瓶、双耳罐等;颜色多以橙、黄和黑彩套色对比为主,色彩对比中的图案格式要和纹样图案构成格式相统一;材质多用细泥红陶或夹沙红陶。由于每个根目录下会有多个子目录,故若将基于矩阵映射原理的设计方法开发成一种计算机文创设计工具系统,则在做交互系统设计时,每个象集合按钮都会成为右拉(或下拉)按钮,并由大到小逐层展开。
图6-33 马家窑彩陶文化符号的原象集合轴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可能会对马家窑彩陶中的某个或几个典型彩陶情有独钟,准备以它们作为创意设计的取象来源,此时原符号集合的构建就相对简洁而具体,操作性会更强。
(2)符号预承载对象集合构建
文创产品销售对象主要是旅游活动中的游客,所以文创旅游产品应多以日用生活品和小产品为主,轻量短小,方便携带,并且实用。所以符号的功能载体要依据生活用品的功能、形态等与原符号的关联度,归纳挑选出几类密切相关的类型,排列成符号预承载对象轴。因原始彩陶大多数为器皿、容器,有少量的乐器、动物和人偶造型,纹样多为图腾崇拜、自然崇拜、自然环境、丰收场景等,所以在符号载体选择中也应以器皿类和纹样载体类作为马家窑彩陶符号的映射对象。这里将马家窑彩陶符号的预承载对象分为七种常用器皿,并通过简图方式表达,形成产品载体的器皿类图轴(图6-34)。
图6-34 马家窑彩陶符号的功能准载体(器皿类)象轴
3.映射矩阵的构建和立意的求解
将两映射集合轴组合成L型矩阵。为了使实际操作性更强,设计师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设置两映射集合的元素类型、数量等。如图6-35所示,设计者选取了连体罐、舞蹈纹彩陶盆、神人纹样彩陶罐作为符号来源物,对应的符号系统包括色彩、外形、纹样、功能、结构五个方面。经过两集合元素之间在功能、造型、使用情境等多方面的关联性求解,建立了取象映射关系。其中有一种映射关系为:
图6-35 基于矩阵映射原理的马家窑彩陶文创产品设计工具(模型)
将器皿类集合选取“杯类”作为“象”元素。
将文化符号类集合选取“外形”“纹样”“意象”三方面作为“原象”元素。
“象”和“原象”之间是“一对三”的创意设计映射关系。
之所以将“象”集合中的“杯类”作为“象”元素,而将“原象”集合中的“外形”“纹样”“意象”作为“原象”,是因为两者之间有很好的关联性。
首先,彩陶中的连体杯,顾名思义是“杯子”,喝水的杯具从古到今基本功能没有变,基本形体相近,所以将马家窑彩陶的器皿纹样附着在现代水杯上应该是最简单、也很契合的立意类型。该套旅游纪念口杯为瓷制品,而且两两相连的杯体,使人产生“爱情”“牵手”等意象,马上会想到情侣杯的设计,因情侣杯一般都以成对方式出现,所以无论是外形还是结构,情侣杯和连体杯彩陶有诸多关联性。
其次,舞蹈彩陶盆内的联手舞蹈纹也会使人产生“友谊”“爱情”“牵手”等意象。
最后,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的马厂类型中较多地出现了神人纹样,该纹样由马家窑时期的蛙纹演变而来,在马厂彩陶中,多个神人肢体纹样演变成像蛙腿一样的折线连接,这种纹样造型特征又和“牵手”“多人联手舞蹈纹”在视觉形态上有意象关联。
以上三点说明杯类器皿中的情侣杯与马家窑彩陶中的部分彩陶在外形、纹样、结构、意象等方面有关联性,马家窑彩陶可以作为情侣杯的取象来源,从而获得立意求解。在立意映射的基础上,通过造型变化、材料变换设计,才能形成文创产品设计的概念提案。在文创产品概念设计中,虽然立意是基础,但立意之后的造型变化或功能、材料等变换设计却是创意优化和表达的手段,只有两者有机交融才能形成创意提案(图6-36)。变化和变化设计对设计师的美学修养、工程工艺知识、市场把握等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最终形成如图6-37所示的一种造型设计方案。
图6-36 彩陶情侣杯的创意映射设计原理
通过对以上文创设计取象原理的分析可知,文创产品设计的关键是在原符号和符号新载体之间找到映射关系。在整个方案生成过程中,人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占据了绝对重要的地位。其实不仅文创设计如此,技术创新也有相似的思维机制。著名TRIZ理论(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就是基于人脑特有的联想思维、变通思维的一种创新方法。该方法认为在某些特定技术领域中发现的解决技术冲突的方法,其实在其他领域也具有通用性,而通用性需要以变化、变通为基础,不是生搬硬套,这其实就是一种不同类别的事物之间的类比映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