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典及文化符号选取
多样的自然环境必然产生多样化的传统生产方式。各个地方都有一些古代文化遗留,包括传统图案、器具、典型的文物古迹以及口头流传或记载的地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的形象等。这些文化符号可以作为地域文化的象征,在现代设计中要将其作为原符号变化和应用。
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应用,首先要盘点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将其分类排序,在文创设计中,重点盘点具有设计价值的视觉类原符号,研究这些传统文化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对拟定预用的传统文化符号要了解其在国内乃至国外的认知度。一般来说,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文化的丰富性表现出符号的多样化,一个好的文创设计作品应该是多个文化符号的有机组合。如图6-8所示是一件基于甘肃地域文化的“‘黄河女神’琉璃摆件”礼品设计。该设计综合了黄河、黄河鲤鱼、女娲和飞天等甘肃文化元素。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上游盛产黄河鲤鱼,鲤鱼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吉祥的符号,素有鲤鱼跳龙门等吉祥传说,而女娲和飞天形象,一个来自甘肃天水的上古神话传说,一个来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分别位于甘肃丝绸之路的东西两端。甘肃曾在2012年被国务院批准建设“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黄河女神”是基于该政策的文创设计作品。如图6-9所示是甘肃设计师选送的基于甘肃彩陶文化符号的2008北京奥运会纪念徽章设计作品,获得设计大师奖。这系列作品带有浓郁的黄河上游彩陶艺术气息,相对于国际赛会,甘肃彩陶文化的国内国际知名度很高。
图6-8 “黄河女神”琉璃摆件
图6-9 基于甘肃彩陶符号的2008北京奥运会徽章设计获奖作品
在文创设计中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具有重要意义。“吉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语出自《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疏注:“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上古之时,便有将福善之事、嘉庆之征诉诸感性显现的形式,即绘成图画,俗称“吉祥图”或“瑞应图”。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所以“吉祥”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积极含义,然而作为人们共识的文化符号在文创设计中不能脱离其特定的形态和意义,要尊重原图案构图方式的约定,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较为鲜明的造型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
“圆满”“和谐”“中庸”是我国古典哲学中的审美标准,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常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被运用,采用传统的点、线造型要素,尤其是中国书画、篆刻等用笔特征,辅以传统的对称与均衡的构图方式达到“吉祥”“丰瑞”的视觉特征,又不失现代设计感。
2.繁复求变,乱中有序
简洁与繁复是艺术创作的两个相对方向,在传统美术中都有,各有其艺术特征和应用价值。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源自原始彩陶、金石器纹样,发展到后来多以富丽繁复的形式表现(如青铜纹样等),但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繁复绝不是简单地罗列和单纯地重复,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写意美术特征。在题材取象上通过多形象造型复加,多物象谐音意象类比;通过艺术通用的重章叠唱、双声叠韵的修辞,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这些传统图案看似纷繁复杂,细做研究会发现,它将主次、虚实、疏密、大小、动静、聚散等造型因素都做了周密的组织安排,符合形式美学中的统一变化规律。当然各地的传统纹样也或多或少地呈现出各地地方特征,基于传统吉祥图案的现代设计应用,既要发掘中国传统纹样的深层审美特质,也要突出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对原符号的概括提炼不但不能超越传统纹样的基本视觉感受,相反还要保留原符号中最富特征的能指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