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土夯墙、土坯房的地域适应性
土夯墙和土坯房是西北传统文化中最适应地域特征的建筑方式,这些地区雨水较少,土质细腻均匀,适合夯土建筑,就地取材,造价较低。所以在甘肃河西、宁夏北部、内蒙河套和新疆等地完全使用土夯土坯平顶房,新疆传统阿以旺建筑也多采用土坯平顶房。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农户都盖起了砖瓦房或砖混结构的楼房,这应该引起设计界的思考。事实上,新式住宅和传统生土建筑相比有诸多优良之处,这不尽是传统方式的问题,基于传统的设计创新责任更大。西北传统土夯墙和土坯房在本地有很多优秀的传承价值。
生态价值:从生态设计角度讲,设计要考虑其对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材料运输、加工、使用、回收性等全过程的生态性环境属性。传统黄土建筑几乎全部满足现代生态设计的基本特征。此外,黄土是天然土质,作为建筑材料不但自身无任何污染,还能吸收其他材料的放射污染等,土夯和土坯墙一般较厚,有良好的冬暖夏凉,室内温湿的宜居效应。
经济价值:土夯墙、土坯房,是就地取材,原地挖土,没有长距离运输费,容易成型,加工成本极低,在西北交通不便的黄土沟壑地区省钱省力。
良好的加工和使用性能:黄土易形成干湿适宜的被加工状态,在不添加任何材料的情况下,和水混合就能形成很好的成型性效果,可塑性和黏性恰到好处,土夯墙、土坯晾干后有很高的强度,足以实现其建筑功能。
相对西北地域气候的适应性价值:土夯墙、土坯房相对砖房,冬暖夏凉,这一特征恰恰与西北地域气候相适应。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高温难耐,而冬季却又严寒漫长;西北地域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地区,土夯墙、土坯房在西北地区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雨水冲刷损耗小。
由此看来,土夯墙和土坯房就是老祖先留下来的最好的适应地域环境的文化产物,自然环境和人工物珠联璧合,它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中经过长期进化而生长出来的人类适应环境的生态之树。在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应深深引起我们的思考,所以,对待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要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要结合现代技术(特别是生态技术)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