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莹净的空气和干旱的土地

一、莹净的空气营造莹净的风格

二、干旱的地域造就干旱的文化

第二节 地域、地域主义和地域性设计的渊源

一、地域和地域性

二、地域性设计和设计领域的各种地域主义

第三节 全球化、本土化、地域化同步发展

第四节 地域性设计的哲学基础

一、地域性设计是“自我”与“他者”的统一

二、道法自然

(一)尊重“道”的和谐

(二)“无为”为“为”

(三)事物存在的时空连续性

第五节 地域性设计的归宿

(一)地域性设计要致力于人工物与自然、社会文化伦理的关系处理

(二)设计要为地方经济服务

上篇 地域性设计的基本规律—自然和社会依据

第二章 环境决定论——自然和社会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自然环境决定自然形态

一、非生命物质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物态和状态

二、生物形态及其机能是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反映

第二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选择和文化选择对造物的共同作用

一、文化生态系统

二、遗传、变异和文化扩散

三、适者生存

第三章 地域心理与地域文化

第一节 跨越多种心理学领域的地域心理和精神的建构

一、基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生理性心理

二、个体发展、教育对地域文化心理的形成

三、文化视野下地域心理的内外两情态

第二节 心与物

第三节 物化的精神——环境造就人

第四节 精神的物化——人影响环境

一、人的地域心理和精神来源于环境又作用于环境——地域心理的绝对性

二、文化融合扩散中的地域心理及精神物化——地域心理的相对性

三、基于地域心理的产品创意设计

四、对异地物品的跨文化心理感受

五、结论

第四章 传统器物(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之树

第一节 传统文化是人类适应特定地域环境的生产及生活方式

第二节 基于生物生存原理的传统器物地域适应树形模型的构建

第三节 西北黄土、黄河、黄沙地区远古文化的地域适应性

一、西北黄土高原是中国古老农耕文化的发祥地

二、黄河中上游原始彩陶的地域适应性及其指事性意象分析

(一)河流定居与原始农耕文化

(二)原始彩陶物质材料的地域性分析

(三)古陶器功用的地域适应性分析

(四)彩陶纹样的情景指事和文化意象分析

(五)甘肃马家窑彩陶的地域性适应生态树

第四节 西北黄土高原和绿洲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的地域适应性

一、衣

(一)纺织

(二)纳鞋

(三)盘布纽扣

(四)西北传统毛革制品

二、食

(一)浆水及其他腌制、发酵食品的地域性

(二)馓饭和搅团

(三)饸饹面

(四)黄土高原土豆文化的地域生态性

三、住

(一)土夯墙和土坯墙

(二)土坯墙和平顶房

(三)西北地区土夯墙、土坯房的地域适应性

(四)黄土高原传统土窑的功能反映了人对特定地域的适应方式

四、行

五、农耕生产

六、民间艺术的地域性

(一)表演艺术

(二)造型艺术的地域适应性

第五节 黄河上游河道传统器具及其地域适应性

一、黄河水车的地域特性

(一)兰州黄河水车的概述

(二)兰州黄河水车的地域特性

(三)关于兰州水车文化悖论思考——物质文化的异地扩散及地域性物质文化的产生

二、黄河上游传统摆渡工具——羊皮筏子

第六节 河西绿洲及阿拉善地区的生态演变与传统工艺

一、远古时代的西北河西及阿拉善地区的荒漠草原文化

二、干旱沙漠环境下的文化遗产——自然和人类共同雕琢的结果

(一)干旱自然的产物

(二)人类创造的两面性

三、沙漠绿洲地区的生活方式及其传统工艺

(一)土坯房与泥水匠

(二)棉花匠、毛毛匠、毡匠、口袋匠

(三)皮匠

(四)木匠——沙枣木家居用品和农具制作

(五)铁匠——为其他匠人制作工具的行业

(六)芨芨匠、篰篮匠、漏斗匠、囤子匠——芨芨草、黄柳、红柳艺术的传承人

四、环境适应是推动传统器物进化的原动力

第五章 人造物应是人与环境适应方式的物质载体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造物思想

一、中国传统器物的天人合一思想

(一)中国传统造物中“天”的含义

(二)中国传统造物中的“象”思维

(三)中国远古文化中各文化特质的同源、同质与共理性

(四)中国传统造物中上层“尚文”庶民“尚质”

(五)总结

二、传统造物在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创新

(一)意象造型观念的形成

(二)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造物的定格

(三)中国农耕文化的传承——以黄河上游地区为例

(四)传统造物文化的警惕

三、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当代设计传承价值

(一)以和为用、以仁为体(民族文化自信价值)

(二)道法自然与因地、因物、因时制宜的设计价值

(三)阴阳五行与共理、变通的事理学价值

(四)强调体验的智慧而非经验定量的研究(体验与情境价值)

(五)意象设计和写意审美价值(意象与写意价值)

第二节 地域性设计的本质是环境适应

一、环境、生活方式、人工物之间的关系

二、基于环境情境分析的地域性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地域情境分析与设计

(二)基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产品地域模式及其因素系统构建

三、干旱地区地域性设计元素还原与重构

(一)西北地域性元素的盘点与适应性分析——还原

(二)地域性元素的盘活与创新设计——重构

下篇 地域性设计的方法—对地域文化、自然和经济的尚象设计

第六章 基于地域符号的文创设计

第一节 本土化设计、跨文化设计和地域性设计

第二节 原符号、设计符号

第三节 文脉、地脉、地域性符号与地域性设计

一、文脉、地脉、地域性符号

二、地域性符号的来源

(一)地域自然符号

(二)历史遗存和传统物件

(三)民俗或民间艺术影响广泛

(四)当代的杰出科学技术成就、文化成就、艺术成就或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五)无形之物

三、地域性符号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领域

(一)自然视觉符号的提取

(二)历史经典及文化符号选取

(三)环境设施设计中的自然和文化综合尚象

第四节 产品语义学

一、产品语义学

二、产品语意认知与语码规则

三、产品语意表达方法

(一)词汇与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通过情境分析获取语意表达内容

第五节 产品语义学理念下地域性符号的选择与提取方法研究

一、基于情境分析的语意提取方法

二、基于语意情境分析的地域性符号提取

(一)情境分析的内容——提取三类设计原符号

(二)情境分析的结果——语意定位词汇表达及原符号的筛选和表达

三、产品语意认知测试

(一)风格调查法

(二)情境分析测试法

四、产品语义学的局限性

(一)符号受语境影响

(二)符号受接受者影响

(三)受讯道干扰等

(四)语言词汇与产品形态语言的差异性

第六节 《周易》与制器尚象

一、观象制易

(一)象和观象

(二)制象和制易

(三)制象的原理

(四)象的环境属性和地域特征

二、制器尚象

(一)《易经》与“象生造物”

(二)取象(用象)

(三)制器尚象

第七节 文创产品的制器尚象设计方法及案例

一、基于映射理论的产品创意设计方法

(一)象和数学映射

(二)符号与载体的映射

(三)基于意象映射的文创产品创意设计方法

(四)创意所在

(五)创意设计的过程模型

二、基于马家窑彩陶符号和功能载体的产品创意设计映射方法模型的构建

(一)基于类比映射原理的马家窑彩陶文创产品立意模型构建

(二)立意的基本变化方法和造型设计途径

三、关于取象映射方法的思考

(一)面向文化符号特征属性的产品载体确立

(二)映射相关度的量化

第八节 基于产品地域性设计方法模型的产品创意设计应用方案及说明

一、基于马家窑彩陶的系列化产品创意设计

(一)基于马家窑彩陶纹样和套色意象的袖珍珍藏影像机创意设计(图6-48)

(二)基于马家窑彩陶单元纹样元素的烟灰缸系列创意设计

(三)基于马家窑彩陶单元纹样元素的套装酒具创意设计(图6-49)

(四)以马家窑彩陶外形轮廓特征为元素的钥匙扣系列创意设计(图6-50)

(五)以马家窑彩陶外形轮廓特征为元素的瓶起子系列创意设计(图6-51)

(六)马家窑彩陶情侣挂件设计(图6-52)

(七)马家窑彩陶水杯杯托和护罩设计(图6-53)

(八)基于马家窑彩陶纹样镂空创意设计(图6-54)

(九)基于彩陶器形和纹样的同质异构造型设计(图6-55)

(十)基于马家窑彩陶纹样的贴图类产品设计(图6-56)

(十一)陶鼓小音箱创意设计(图6-57)

(十二)博物馆椅创意设计(图6-58)

(十三)彩陶尖底瓶茶泡器创意设计(图6-59、图6-60)

(十四)基于尖底瓶重心转移原理的自动倾斜物品设计(图6-61)

(十五)彩陶纹样立体化的想象与创意灯具设计(图6-62)

(十六)基于彩陶器形特征的文具系列创意设计(图6-63)

(十七)似水流年腕表设计(图6-64)

(十八)彩陶纹样与镂空造型产品设计(香薰盒和纹样灯)(图6-65)

二、宁夏的原象地域符号与文创产品尚象设计

(十九)瓦当梳妆用品(图6-66)

(二十)妙音鸟汽车内饰件设计(挂件和摆件)(图6-67)

(二十一)西夏文中国象棋(图6-68)

(二十二)宁夏礼品流沙时钟(图6-69)

(二十三)岩画创意日用品设计(图6-70)

(二十四)基于青铜峡地域意象的酒具礼品系列设计(图6-71)

(二十五)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游览图和跳棋谱二合一设计(图6-72)

(二十六)基于西夏陶瓷艺术的宁夏酒具创新设计(图6-73—图6-76)

三、总结

第七章 基于自然环境的生态设计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生物形态机能的造就

一、生物形态机能的形成

二、自然形态的适应机制对地域性设计的启发

第二节 基于地域生态情境场的情境分析与设计方法构建

一、情境分析设计方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产品情境分析设计方法

三、地域生态情境场的情境分析与设计方法

四、基于生态情境场的地域性设计概念

(一)生态情境场的时间和空间限定

(二)生态情境场的元素构成及各生态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场化作用

(四)生态情境场分析

(五)产品地域模式

五、产品地域情境构建及设计方法

(一)通过对地域因素的分类梳理构建地域性情境设计模型

(二)基于脚本描述的产品情境设计分析法

(三)地域性生产方式的物质载体——设备类工具设计

第三节 传统器物对地域性设计的启发

一、基于传统器物的地域性设计研究方法

(一)多学科交叉研究

(二)传统器物仿拟与创新设计研究

二、基于黄河水车的现代传承与创新设计

(一)黄河水车产生的自然地理条件

(二)黄河水车的仿拟性及其地域适应性

(三)对传统黄河水车的革新设计(创意水车)

(四)基于黄河水车意象的立式旋转停车设备

(五)一种水车摩天轮设计

(六)基于黄河水车意象的展示装置创意设计

第四节 环境尚象(环境设计)

一、环境尚象

二、黄沙、黄土地区的环境原象

(一)黄沙原象资源

(二)黄土原象资源

三、西北地区干旱性设计与实施现状

(一)西北干旱地区环境尚象设计现有案例分析

(二)国家政策引导的西北乡村环境尚象设计的意义、方法和原则

(三)西北黄土地貌的尚象创新设计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