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设计、跨文化设计和地域性设计

第一节 本土化设计、跨文化设计和地域性设计

设计学领域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相关的研究方向较多,常见的主要有本土化设计、跨文化设计等。本土化和跨文化源于国家或民族之间的地缘关系,常用本土化、西方化、跨文化等表达文化差异。[1]后来在设计界普遍引用这一词汇寄以表达基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设计理念。本土化设计是一个基于文化的设计概念,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讲就是把本土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应用于现代设计中以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的创造活动。为此,在设计中要吸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国元素、思维习惯、生活方式、中国风格和审美喜好,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在创新中,要坚持对外交流互鉴,开放包容。[2]因而从现有的有关本土化设计的文献资料来看,“本土化”中的“本土”在我国设计艺术学术界大都指全中华民族的概念,由于是从国内研究者视角论述的,所以称为本土化设计。有本土化就有跨文化,跨文化设计是国内制造商针对国外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做的海外市场设计。在经济和技术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任何一家大公司要想进入或占领其他国家市场,就必须研究这个国家或民族的地域地理气候特征和文化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日常行为与这些产品有什么关系,研究他们在什么环境和背景下使用这些产品,他们使用这些产品的行为过程是什么等。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考虑采用什么先进的技术去实现。1977年西门子用户研究中心做过一个洗衣机的跨文化分析,在印度,用户要求洗衣机要有比较灵活的轮子,观察发现,由于较差的卫生环境和炎热的气候,印度家庭主妇需每天清洗地板,否则老鼠会很快在洗衣机下面做窝。后来西门子研制了方便移动的洗衣机,很受当地市场的青睐。国内的海尔、美的等大型家电企业,在以国家为对象的跨地域、跨文化设计制造与研究的同时,也开始注意以地域环境和生活方式为依据的地域性产品模式研究。必须在产品的功能构造和造型设计方面符合当地用户的需求,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日益丰富多样的个性化消费趋势面前,在人与自然要和谐亲近的要求面前,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只通用一种产品模式已越来越不符合未来社会要求,特别是在家电下乡政策中,很多大型家电企业开始对中国农村市场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未来的市场是农村市场,农村地域特征明显。

和本土化设计相比,地域性设计范围更广,它包含了本土化设计和地域性生态设计,其本质应在于对地域适应性的研究。[3]基于传统文化的地域性设计研究的切入点应在于对传统文化适应性的研究,其目的应是促进地域性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地域性设计基于地域主义,旨在追求和谐,讲究平衡,使人工物与自然、社会、文化融为一体。[4]以往地域性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环境设计领域,而在产品设计和工业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前者与环境是直接关系,后者是间接和延续性的,很多关系是隐形的。但从文化与自然生态系统上讲,任何物品从其产生到废弃过程都是处在环境中的,地域性设计是研究如何使设计事物与其所处地域环境相和谐的方法论,尤其强调造物、造景以及传媒设计的地域性,是一种集环境、生态、传统文化、社会心理于一体的新兴设计思想,在低成本、环境友好、心理归属方面价值明显。[5]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我国政府近年提出的一系列化文化、旅游、“三农”政策都与地域性设计息息相关,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振兴中华优秀传统工艺、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等。中国不但有非常丰富的本土化、地域性设计元素,还有东方文化特质、意象设计的审美思想和取象比类的变通设计方法。设计学的当下研究价值之一,就是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思想和设计方法与现代符号学、语义学等方法相结合,以设计的方式驱动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延续地区文化基因,助力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