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尚象

一、环境尚象

环境尚象是指人造环境与地域环境相适应性,天、人、物三者合一,人造物也应像天然物一样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并与天然环境有机相容。尚象是中国传统形式美学的重要概念,尚象的方法是类比、对应和象征,有象必有原象,这与现代数学映射原理基本一致。环境尚象,不只是一种原符号和设计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还包括人工环境与本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相容性。即环境尚象追求两个方面的和谐:一是人造环境要表达本地符号特征;二是要符合地域性生态物场原理。这两者之间要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

环境尚象理论在建筑、园林方面的设计理论和实践发展较为系统和成熟。自1920年起,梁思成及中国营造学社的一代建筑学者开辟了对中国建构文化传统的研究工作。这种工作几经中断,在今天又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延续,建筑物本来就是环境的一部分,其建造和使用过程直接受环境制约,从古至今基本上是按环境顺从原理实践的。处于生存需要的考量,古人会因地制宜、因势而建,从而形成对这种环境认可的心理体验模式。

环境尚象与器物尚象不一样。一般来说,器物相比于人的尺度较小或相差不大,人只能处于器物之外来感受其外象。但当人工物或人工场景大于人的尺寸,并且人能参与其内部时,这种景象便与一般器物完全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环境与器物的感受方式不同,环境主要讲究“局内”体验,大多数器物只能“局外”感受。建筑师罗伯特·舒尔兹认为环境设计要提倡场所精神,所谓场所精神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体验,在体验中,体验者实际上是把空间场各要素的隐喻意义和人文精神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去考虑的。[28]我国古代园林艺术提倡,“境生于象外”,它是人对环境的体验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就是意境,意境属于中国美学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学家叶朗认为中国的意境是中国文化的最中心、最具有世界贡献意义的方面。[29]环境尚象提倡人的体验,景观大师约翰·西蒙兹认为,真正的环境设计,实际上不是实体场所或空间设计,而是在设计一种体验或体验方式,体验的东西是形而上的东西。[30]《周易·系辞》中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是在强调“技尽于道”。当技术归于成熟后,也就是绘画的具象描绘、器物的精工制作达到相当的技艺水平时,它就不再是最终目标,更高的艺术追求在于超越技术,融入人的性情。中国造物、绘画都曾经历过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

在中国传统意象文化中,环境尚象的意义比制器尚象更深一层。尚象文化从原始制器尚象开始,尚象的目的是“立象以尽意”,方法是“观物取象”,这是“象之为象”阶段。发展到后期的“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景外之景”,[31]从而上升到由“象”到“境”的境界。后来的造景和绘画中都不再追求“应物象形”,突破“形”和“象”的“物境”限制,而在追求“心境”,表达一种冥想的自由,以追求“气韵生动”为第一要则。提倡“道不可言”“境生象外”的庄禅意境。“象外之象”是尚象的最高阶段。

所以,“境生象外”始发于庄禅哲学,源于对大自然的体验与思考,追求在环境体验中的含蓄美,具有玄思意味。“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各种“境”的生成皆由自然实象和绘画图像而来,这就是《老子》所讲的“大美不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哲学思想。

其实近年来中国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和城乡规划领域对基于地域文化的环境设计研究已很深入,他们早已将建筑设计理论从基于文化符号的纯粹“文化象征主义”上升到“力图在建构文化的普遍性和特定的地域文化冲突之间找到调停,从而在当代世界建筑发展中获得一种独特的文化身份”。[32]美国著名建筑评论家肯尼斯·弗兰普顿在20世纪80年代所提出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在中国建筑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对建筑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特定地方性文化复兴的研究热潮。其实弗兰普顿的批评地域主义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基于地域文化的地域主义,他是在还原主义的基础上构建整体思想。弗兰普顿不但考虑文化因素对建筑的印象,同时考虑如气候、地质等物理因素,将地域性与可持续性综合考虑,[33]这对后来新地域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新的地域主义是对全球化趋势的一种反拨,它着眼于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关注日常生活中真实、亲近、熟悉的生活轨迹,提取文化中更本质的东西,致力于把当地文化用先进的理念、技术表达出来,使建筑和所处的当地社会维持一种紧密与持续性的关系。新地域主义在包含以往批判地域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设计的地域生态适应性和时代特征。王琼等当代设计师认为所谓地域性设计就是在设计中吸取本地的、民族的民俗风格和本地区所留下来的种种历史文化痕迹,并从地域元素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方面对园林、建筑、装饰的地域性设计概念和方法做了全面论述,其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与“物”的关系论述。精神物化思想论对地域性设计方法论的深层理论构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中国意象设计思维的较好阐述。

今日环境尚象设计要基于新的地域主义的观念,除了要挖掘传统园林建筑文化的形态特征、营造特点,体验民族独有审美特性之外,重在对生态设计理念的阐发。传统材料和工艺有很好的生态特征,两者往往是互为条件的关系。本土化和现代化是当代设计中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的两支。现代设计要吸取传统尚象理念,且依据设计定位采用不同的形态抽象方法。传统活化的关键在扬弃继承、不复古泥古,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中华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现代设计还要符合现代人的体验需求,将自然元素(原象)按照现代材料、技术、现代构成特点做意象造型设计。在地域性设计中意象的原象不只来源于地域文化元素,还来源于自然形态,甚至是某些地域性抽象形态或环境意念形态。例如,宁夏灵武的白芨滩沙漠地质公园的星空屋设计(图7-40),将沙漠星空做了现代几何体抽象设计,因为星光在不同材质的衍射作用下会呈十字形或正六边形等星芒效果,室内空间可以设置不同方向的夜空观察窗口,使体验功能与多面体造型相统一。这对基于地域自然环境的造型元素的提取及变化很有启发性。夜空中的星星本来是没有具体形状的,将其抽象为几何体造型,符合现代设计元素特征及当代年轻人的审美特点。

图7-40 宁夏灵武的白芨滩沙漠地质公园星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