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庚午(1030)进士,充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贬饶州,欧阳修因谏官高若讷诋诮范仲淹,移书高氏,贬夷陵令,徙乾德。宝元二年(1039)起复旧官,转太子中允。庆历元年(1041)改集贤校理,明年通判滑州。庆历三年(1043)以太常卿知谏院。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杜衍、富弼、韩琦并罢,欧阳修上书谏诤,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皇祐二年(1050)改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其后在京历史馆修撰、右谏议大夫、判秘书省,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拜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嘉祐六年(1061)为参知政事,八年转户部侍郎加金紫光禄大夫。是年三月,仁宗暴卒,议立英宗。英宗治平四年(1067)出知亳州,徙青州、蔡州,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明年闰七月病逝于汝阴,年六十六。

欧阳修为仁宗、英宗朝文坛盟主,散文、诗词都为一代宗师。其散文上可同韩愈、柳宗元比肩,下足与王安石、苏轼鼎足。而王、苏并得欧阳修援引而得名当世。其诗境界开阔,题材多样,风格自然疏畅,开有宋一代风气。欧词承五代遗风,尤近于冯延巳,为婉约派大师。有《欧阳文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