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①
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②。
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③。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④。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馀叠⑤。
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⑥。
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
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
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⑦。
①子瞻,即苏轼。郭熙,字淳夫,河阳温(今河南温县)人。熙宁初为御书院艺学,工画山水寒林。画秋山,指郭熙《秋山平远图》。苏轼原作题为《郭熙画秋山平远》。此诗元祐二年(1087)作于汴京,山谷时为秘书省校书郎,东坡为翰林学士。
②黄州逐客,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贬谪黄州。环,与“还”同音,赐环即赐还。《荀子·大略》:“绝人以玦,反绝为环。”《礼记·曲礼》孔颖达疏:“大夫士三谏而不从,出在竟上。大夫则待放三年,听于君命。若与环则还,与玦便去。”首二句追述黄州时事。未赐环,即未赐还之时。
③玉堂,宋太宗曾飞白书“玉堂之署”赐翰林学士苏易简,后因以玉堂指翰林院。时苏轼为翰林学士,故得在玉堂观画。《蔡宽夫诗话》:“今玉堂中屏,乃待诏郭熙所作《春江晓景》。禁中、官局多熙笔迹,而此屏独深妙,意若欲追配前人者。苏儋州尝赋诗云:‘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青山。’今遂为玉堂一佳物也。”发兴已在青间,谓见画而引发游兴。
④前此四句写东坡前在黄州看山,后在翰林院看郭熙所画春景;此句才写郭熙画《秋山平远图》。官画,郭画官为待诏,故所画称为官画。
⑤(yǎn),大山边上有小山。叠
,层叠的峰峦。
⑥“坐思”句,王羲之《奉桔帖》:“奉桔三百颗,霜未降,未可多得。”韦应物《答郑骑曹奉桔绝句》:“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更待满林霜。”雁随阳,暮秋则雁南飞。
⑦但,只要。宽作程,宽缓程期。“十日”句,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