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德孺知庆州①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②。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③。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④。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载麒麟地上行⑤。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⑥。
折冲千里虽有馀,论道经邦政要渠⑦。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⑧。
春风旌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⑨。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强胡⑩。
①范纯粹,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八月知庆州。庆州,今甘肃庆阳县,北宋时防御西夏前沿。
②乃翁,指范仲淹。宋仁宗宝元三年(1040),西夏赵元昊攻延州,仲淹自请守鄜延,徙知庆州,又为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曾决策取横山,收复灵武,迫使元昊请和。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句意谓范仲淹既能统率军队,又能治理国家。草木识威名,《旧唐书·张万福传》:“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召见谓曰:‘先帝改卿名正者,所以褒卿也,朕以为江淮草木亦知卿威名。’”
③“敌人”二句,《孙子兵法·九地篇》:“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又,《军事篇》:“动如雷霆。”《六韬·军势篇》:“迅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二句谓范仲淹用兵颇有策略,善于麻痹敌人,使敌人以为弱如处女,而行动起来又如迅雷不及掩耳。
④薶,同“埋”。百不一试,柳宗元《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万不试而一出焉,犹为当世甚重。若使幸得出其什二三,则巍然为伟人,与世无穷,其可涯也!”九京,春秋时晋国卿大夫墓地。《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赵武)言“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从先大夫于九京也”。此即指坟墓。此言范仲淹已去世。
⑤阿兄,指范仲淹次子范纯粹之兄范纯仁。纯仁于熙宁七年(1074)、元丰八年(1085)两知庆州。持节,隋唐刺史例加使节。杜甫《骢马行》:“肯使骐驎地上行。”
⑥潭潭,深广大度之貌。边头,边境上。长儿女,使儿女成长。
⑦折冲,拒敌。《吕氏春秋·召类》:“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晏子春秋》:仲尼曰:“善哉,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论道经邦,研究治道,经理国家。《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渠,他。
⑧须,需要。
⑨思草枯,草枯利于养马,马肥利于作战。
⑩“智名勇功”二句:《孙子·形篇》:“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孙子主张在战略上取胜,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以智名勇功为目的。箠,马鞭。笞,鞭打。折箠笞强胡,谓使敌人自然畏服,有事折箠笞打以示惩戒即可。《后汉书·邓禹传》:光武征禹还,勅曰:“赤眉无穀,自当来东。吾折箠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
★范氏父子三人先后出知庆州。诗十八句,分咏三人,每人六句,平均分配。歌颂之辞,都与所颂对象相称。前后都用平声韵。中段六句,前二句与上段同韵,后二句与下段同韵;中间插用“虎女”二韵以有所变化。山谷诗极讲结构,本篇即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