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谒南岳①

朝谒南岳

泰常嵩华拱神州,玉帛闲来四十秋

却到朱明回北首,忧时泪作九江流

①南岳,湖南衡山。

②泰,东岳泰山,在山东。常,即北岳恒山,在山西。汉代避文帝刘恒讳,改称常山;北朝仍称恒山,唐代避穆宗李恒讳又改常山;五代时复称恒山,宋代避真宗赵恒讳又改称常山。嵩,中岳嵩山,在河南。华(huà),西岳华山,在陕西(“华”字原作“岱”,据诗意改。此处必包括北方四岳,“岱、泰”不应重复,华山不应遗漏,故“岱”必系“华”字之误)。拱,护卫。玉帛,瑞玉和束帛,祭祀名山当献玉帛,此处即代指祭祀。闲,停顿。靖康之难以后,中原沦陷,四岳并在金人统治下,故祭祀礼缺。四十秋,于湖有《丙戌七夕入衡阳境》诗。同时所作《上封寺》诗有“七月十五夜,我在祝融峰”句,此诗亦必同时之作。丙戌为孝宗乾道二年(1166),上距靖康二年(1127)正四十年。

③朱明,《尔雅·释天》:“夏为朱明。”《尸子》:“南方为夏。”故朱明又代指南方,此指南岳。九江,泛指江河。五岳为华夏重镇,今四岳沦于金人,故诗人登南岳而忧时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