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歌十五首①

湖州歌十五首

丙子正月十有三,挝鼙伐鼓下江南

皋亭山下青烟起,宰执相看似醉酣

万马如云在外间,玉阶仙仗罢趋班。

三宫北面议方定,遣使皋亭慰伯颜

殿上群臣嘿不言,伯颜丞相趣降笺

三宫共在珠帘下,万骑虬须绕殿前

谢了天恩出内门,驾前喝道上将军

白旄黄钺分行立,一点猩红似幼君

一匊吴山在眼中,楼台叠叠间青红

锦帆后夜烟江上,手抱琵琶忆故宫。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锦帆高揭绣帘开,鼍鼓声悲凤管哀。

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暮潮来。

一出宫门上画船,红红白白艳神仙。

山长水远愁无那,又见江南月上弦。

太湖风起浪头高,锦柁摇摇坐不牢。

靠着篷窗垂两目,船头船尾烂弓刀

受降城下草离离,寒食清明只自悲

汉寝秦陵何处在,莺花无主雨如丝

青天澹澹月荒荒,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

丞相催人急放舟,舟中儿女泪交流

淮南渐远波声小,犹见扬州望火楼

芦荻飕飕风乱吹,战场白骨暴沙泥。

淮南兵后人烟绝,新鬼啾啾旧鬼啼

篷窗倚坐酒微酣,淮水无波似蔚蓝。

双橹咿哑摇不住,望中犹自是江南。

日中转柁到河间,万里羁人强自宽

此夜此歌如此酒,长安月色好谁看

①帝显德祐二年(1276)二月,元军掳全太后、幼帝越显、嫔妃宫女和侍从臣僚北去。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写宋室君臣自临安出发沿运河北上至大都沿途情景,真实地记录南宋亡国这一段耻辱的历程。《越州歌》其十五云,“月夜湖歌歌正长”,湖歌即湖州歌,可知原是湖州的民歌,汪元量用以歌咏时事。选录十五首。

②丙子,帝显德祐三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于是年正月进逼临安。

③皋亭山,在杭州城东北,伯颜围临安时驻军于此。

④三宫,指谢太皇太后、全太后和帝显。遣使皋亭,伯颜要宋廷当国者至元营议事,正月二十二日,谢后派吴坚、文天祥、谢堂、贾馀庆至元营。

⑤趣,催逼。

⑥虬须,指元军。

⑦“谢了天恩”二句:宋投降后,三月十二,伯颜派阿答海向全太后、帝显传达元世祖诏书,召他们北上大都朝见皇帝,全太后对帝显说“荷天子圣恩活汝,宜拜谢”,拜谢后即出宫。伯颜派上将军为全太后和帝显“喝道”,实为武装押送。

⑧白旄黄钺,此天子仪仗,全太后、帝显出宫时仍用此仪仗。猩红,鲜红色。皇帝应着黄袍,此时赵显已是降君,换穿红色。幼君,帝显生于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九月,按传统算法,德祐二年(1276)时年七岁。投降时在正月,实际尚未满六周岁。

⑨吴山,一名胥山,在杭州城南,左带钱塘,右瞰西湖。此在俘虏舟中,回望临安宫阙,已只见一匊吴山和叠叠楼阁。《越州歌》其二云:“东南半壁日昏昏,万骑临轩趣幼君。三十六宫随辇去,不堪回首望吴云。”写得同样沉痛。

⑩东南,一作“东西”似误。

⑪烂弓刀,弓刀上闪光。此句谓船头船尾都有元军手执武器监运,只见弓刀闪亮。

⑫受降城,指临安。草离离,草盛貌。

⑬汉寝秦陵,代指宋室陵墓。

⑭哭襄阳,度宗咸淳三年(1267)元大军攻襄阳,襄阳坚守达六年之久,宋朝廷贾似道把持国政,坐视不救。襄阳失守后,江淮相继崩溃,国事就不可收拾。“哭襄阳”必是当时人们痛感襄阳沦亡的歌曲。

⑮儿女,指被掳宫女。

⑯淮南,指扬州,宋淮南东路制置使设扬州。扬州望火楼,扬州城楼。元军俘虏行舟过扬州时,扬州守将李庭芝、姜才,拟劫取太后和幼君,但未能成功,元军催舟疾发,渡过扬州。舟中俘虏,远望扬州城楼,深为失望。淮南渐远波声小,句袭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渭城已远波声小”。

⑰此原第四十三首。新鬼啾啾旧鬼啼,一作“新雨灯前醉玉妃”。而其二十一首云:“扬子江头潮退迟,三宫船傍钓鱼矶。须臾风定过江去,新鬼啾啾旧鬼啼。”疑为后人将第二十一首末句移作第四十三首末句,但确比原作为好。又第四十九首云:“长淮风定浪涛宽,锦棹摇摇上下湾。兵后人烟绝稀少,可胜战骨白如山。”亦写淮南兵后荒凉景象。

⑱河间,北宋时置河间府,元至元二年(1265)改河间路,今河北河间县,北运河直贯境内。

⑲长安,代指临安。句袭杜甫《宿府》“中庭月色好谁看”。

★汪水云《醉歌》《湖州歌》与刘子翚《汴京纪事》诗后先晖映,并两宋亡国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