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歌①并序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②。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污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浮尸,或腐鼠杂出,时则为秽气③。叠是数气,当侵沴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④。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⑤。”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⑥。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⑦。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⑧。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⑨: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⑩,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⑪;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⑫,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⑬;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⑭;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⑮;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⑰。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⑱。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⑲。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⑳。
嗟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㉑。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㉒。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㉓。
阴房阒鬼火,春院閟天黑㉔。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㉕。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㉖。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㉗。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㉘。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㉙。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㉚。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㉛!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㉜。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㉝。
①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十月,文天祥被元军俘虏,明年十月,解送大都(今北京)。诗作于被囚之后两年,即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夏天。十九年冬十二月,终壮烈殉国。其时上距德祐二年(1726)临安失陷宋王朝实际灭亡已过六年,距祥兴二年(1279)陆秀夫负帝昺厓山蹈海也过了三年。正气,刚正之气,正义之气。
②北庭,指大都。寻,长度单位,一寻八尺。扉,门。白间,窗户。
③萃,积聚。时,此。蒸沤,蒸发沤烂。历澜,双声联绵词,泥泞之貌。薪爨,燃薪作炊。仓腐,仓中腐烂的粮食。寄顿,存放。骈肩,肩靠肩,指各牢房囚犯甚多。杂遝,纷乱。圊溷,厕所。
④鲜不,很少不。厉,疾病。孱弱,衰弱之身。无恙,没有生病。是殆有养致然,这大概是有一种修养以至如此。
⑤孟子语见《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自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⑥杂然,纷杂地。流形,各种品类,亦即世间万物。
⑦沛乎,盛大貌。塞苍冥,充塞宇内。
⑧皇路,犹言国运。清夷,清平。含和,平和,和畅。明廷,圣明之廷。
⑨时穷,时运艰危。节,操节。见(xiàn),表现出来。丹青,本指画像,如汉代麒麟阁图像之类,此代指史册。
⑩在齐太史简,齐大夫崔杼杀齐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在晋董狐笔,赵穿杀晋灵公,“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赵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返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见《左传》宣公二年。
⑪在秦张良椎,张良先世相韩,秦灭韩,张良散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以铁椎狙击秦始皇帝于博浪沙,误中副车。始皇下令大索天下,张良变姓名亡匿。后佐刘邦定天下。见《史记·留侯世家》。在汉苏武节,苏武奉汉武帝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苏武坚贞不屈,被放置北海。武在匈奴十九年,持汉节牧羊,节旄尽脱。见《汉书·苏建传》。
⑫为严将军头,东汉末严颜为刘璋守巴郡,刘备将张飞破巴郡,俘严颜,欲降之。严颜曰:“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见《三国志·蜀志·张飞传》。为嵇侍中血,嵇绍为晋惠帝侍中,永兴元年(304),从惠帝讨长沙王颖,战于汤阴,大败,飞矢雨集,绍以身蔽帝,死,血溅帝衣。事后,左右要取衣洗净,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见《晋书·嵇绍传》。
⑬为张睢阳齿,唐天宝末安禄山叛乱,张巡守睢阳。“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流血,齿牙皆碎”。“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见《旧唐书·张巡传》。为颜常山舌,颜杲卿,安禄山叛乱时为常山太守,起兵讨贼,城破被俘,械送洛阳。“禄山怒曰:‘吾擢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瞋目骂曰:‘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噉之。詈不绝,贼钩断其舌,曰:‘复能詈否?’杲卿含糊而绝”。见《新唐书·颜杲卿传》。
⑭“或为辽东帽”二句,管宁,字幼安,以汉末政治混乱,避居辽东,终身不仕。见《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七:“管宁在家,恒着皂帽。”皂帽,黑色布帽,平民所戴。
⑮“或为出师表”二句,蜀汉诸葛亮,感先主知遇之恩,悉心辅佐。后主建兴五年(227),出师伐魏,临行上表,自明心志,于内外事叮咛备至。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⑯“或为渡江楫”二句,祖逖于晋元帝时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誓志收复中原。“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词气慷慨,闻者感动”。见《晋书·祖逖传》。
⑰“或为击贼笏”二句,段秀实,唐德宗时为泾原节度使,召为司农卿。朱泚谋反,欲引段秀实同谋,召与议事。“秀实戎服,与泚并膝。语至僭位,秀实勃然而起,执(源)休腕,夺其象笏,奋跃而前,唾泚面,大骂曰:‘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我岂逐汝反耶!’遂击之。泚举臂自捍,才中其颡,流血匍匐而走。凶徒愕然”。秀实遂遇害。见《旧唐书·段秀实传》。笏,大臣所持用以记事的手板。
⑱是气,即正气。磅礴,充盈广被之貌。
⑲地维,古代传说大地四方,四角以大绳维系。天柱,传说以天如盖,周围以八柱相承。见《淮南子·天文》。
⑳三纲,《白虎通义》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称为三纲。二句谓天地正气乃三纲所系,道义之根。——前段三十四句歌咏天地正气。
㉑遘阳九,遭逢厄运。古代术数家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旱灾九年,称为阳九。见《汉书·律历志》。后因以“阳九”指灾难、厄运。《汉书·食货志上》王莽下诏曰:“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隶,徒隶,作者自指。
㉒楚囚,作者自指。《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如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缨,帽带,此动词。
㉓鼎镬(huò),古代用以烹人的大锅,此代指烹杀的酷刑。饴,糖。
㉔阒(qù),寂静。閟(bì),幽闭。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其三:“天黑閟春院,地清栖暗芳。”
㉕骥,骏马。皂,牲口的食槽。
㉖蒙雾露,为雾露所侵。喻蒙受灾难耻辱。分(fèn),本该。瘠,枯骨。
㉗百沴,各种邪恶之气。辟易,退避。
㉘沮洳(jǔ rù)场,污秽卑湿之地。《诗·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㉙阴阳,此指各种灾妖。既指环境的恶劣,也包括敌人的虐待、威胁、利诱。贼,害。
㉚耿耿,光明貌,此指满腔正气。
㉛悠悠,长久貌,亦忧貌。曷有极,什么时候才是尽头。《诗·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㉜哲人,指前段所列古代的贤哲。典刑,即典型,模范。
㉝古道,指传统的道德风范,操守品格——后段二十六句,述说自己的遭遇和誓以身殉的决心。
★《正气歌》是文天祥一生精神境界的写真,诗也磅礴着浩然正气,表现了他无比坚贞的气节和死生不渝的信念。文天祥并不是才华特别突出的诗人,但他的诗是他心血的凝炼,句句从肺腑中流出,所以特别真挚感人。文天祥被害以后,他的衣带中留下一首真正用血写的绝命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可见其献身之时,心境何等地平静,又何等的自信。简洁的绝命词和波澜壮阔的《正气歌》,可以互相参证。千百年来,每当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文天祥及其诗作就会从历史上走出来,鼓舞了无数的志士仁人,勇敢地走向斗争的前线,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从前人们认为诵读《正气歌》可以避邪,可知对这篇不朽的作品何等崇敬。
文天祥的“正气”,源于孟子的“浩然之气”,本是人的一种主观修养,孟子所谓“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只是一种夸大而形象的说法。文天祥把它衍化为“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似乎成了一种支持世界的客观存在,和孟子的概念已有所不同,而略近于老子的“道”了。但文天祥并非道家,他说的仍然是一种精神力量,这些诗句我们仍应视为夸大的形象的表达,无非是说明天地正气之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