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陈同甫抱膝亭①

寄题陈同甫抱膝亭

稻粱不难谋,轩冕亦易得

胡为抱膝翁,恻恻复恻恻?

秋风堕碧梧,凤鸟去无迹

愁吟草际蛩,儿女泪盈臆

忽然一长啸,孤响起空寂。

令人识雅颂,一唱三叹息

室庐在路旁,耕凿在民籍

行人听笑语,稚子共眠食。

读书果何罪,须发又半白。

此意太劳劳,此身长抑抑

抱膝且不可,出门更何适?

但勿问门外,蓬蒿若干尺。

①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人。曾诣阙上书,反对与金议和,为当权者所忌,三度被诬入狱。所作词慷慨激昂,为辛稼轩重要词友。光宗绍熙四年癸丑(1193)进士,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即卒。抱膝亭,陈同甫所建亭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诸葛亮在荆州“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亭名于此取义。

②“稻粱”二句:稻粱谋谓维持生计,轩冕得指为官任职。

③“秋风”二句:堕,吹落。《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笺:“凤凰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梧桐生者,犹明君出也。生于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诗言秋风吹落碧梧,凤鸟乃去无迹,喻朝廷不用贤者,故贤者栖遁不出。

④蛩(qiónɡ),蟋蟀。

⑤雅颂,《诗经》有小雅、大雅和周颂、鲁颂、商颂,代指高雅的诗歌。一唱而三叹,《荀子·礼论篇》:“《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⑥耕凿,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指平民的生活。语本《帝王世纪》:帝尧之世,有老人击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户籍,户口册。

⑦劳劳,忧伤貌。抑抑,屈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