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城去

修城去

甲戌岁,忻城陷,官复完治,途中闻哀叹声,感而有作

修城去,劳复劳,途中哀叹声嗷嗷

几年备外敌,筑城恐不高。

城高虑未固,城外重三壕

一锹复一杵,沥尽民脂膏

脂膏尽,犹不辞,本期有难牢护之

一朝敌至任椎击,外无强援中不支

倾城十万户,屠灭无移时

敌兵出境已逾月,风吹未干城下血。

百死之馀能几人,鞭背驱行补城缺

修城去,相对泣,一身赴役家无食。

城根运土到城头,补城残缺终何益!

君不见得一李勣贤长城,莫道世间无李勣

①甲戌,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是年蒙古军攻取西京(今山西大同),金宣宗迁都于汴。忻城,即忻州城,故址即今山西忻县。完治,修筑,整理。

②嗷嗷,哀叹声。《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③壕,护城河。

④杵,筑土木杵。沥,流。脂膏,本指生物体中的油脂,比喻人民的血汗。

⑤期,希望。难,灾难,指战祸。

⑥椎击,用椎打击。椎,捶击工具。《全金诗》作“推”,似误。《金诗纪事》作“摧”。此从《中州集》。

⑦倾城,全城。

⑧鞭背驱行,用鞭子抽打着驱赶。

⑨李勣(jì)(594—669),字懋功,唐初名将。本姓徐,名世勣。曾参加瓦岗寨起义军,后降唐,赐姓李,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故单名勣。从李世民破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随李靖破东突厥,封英国公。守并州十六年,突厥不敢南向。太宗尝曰:“炀帝不择人守边,劳中国筑长城以备虏。今我用勣守并,突厥不敢南,贤长城远矣!”见《新唐书·李勣传》。贤,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