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①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
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陇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①辛丑,嘉祐六年(1061)。是年苏轼授凤翔判官,其弟苏辙送至郑州。此郑州别后之作。时苏轼二十五岁,苏辙二十三岁。

②归人,指苏辙。念庭闱,时轼父在汴京被命修礼书。

③畴昔,即往昔,“畴”是发声词。夜雨,原注:“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云尔。”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又,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风雪夜”后人引用常作“风雨夜”。苏轼极赏此二句,诗中屡用。萧瑟,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