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佛①

龙门石佛

凿破苍崖已失真,又添行客眼中尘

请君看取他山石,不费工夫总法身

①龙门,一名伊阙,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北魏正光四年(523),白整受命为孝文帝及文昭高后凿二佛龛于此。此后历代加凿,成为著名佛像石窟。

②苍崖,青黑色的石崖。真,自然本色。尘,佛教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此谓凿石为佛像,破坏自然,污染行人眼目。

③法身,佛教称佛法真身,此指自然形象。后二句谓他山岩石,未被破坏,不费雕凿工夫,保持了自然形象。

★此诗以佛学的外观而具有美学的内蕴。诗人谓山头岩石,百态千姿,本来很美,凿成佛像,反失本真,实系对自然美的破坏。笔者游西南多处岩洞,见洞中钟乳峥嵘,琳琅瑰丽;而往往见岩壁之上,人工塑造诸如龙女、仙娥之类参杂其间,便觉大煞风景,然后知刘中诗之为特见卓识。清代袁枚《烟景》诗云:“天然烟景足清幽,底事齐梁闹不休?文士镌碑僧凿佛,万山无语一齐愁。”亦刘中“凿破苍崖已失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