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魏公①

挽张魏公

背水未成韩信阵,明星已陨武侯军

平生一点不平气,化作祝融峰上云

①张魏公,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南宋主战派大臣。建炎三年(1129)知枢密院事,平苗傅、刘正彦之乱,力主抗金,建议经营川陕。建炎四年任川陕宣抚处置使。时金帅兀术威胁东南,浚自西北集军反攻,牵制全军。富平之役虽然失利,但东南大局得以稳定。后用吴玠、吴璘兄弟坚守秦岭北麓,保全西蜀。绍兴四年(1134)再任枢密,明年为宰相,重用岳飞、韩世忠,力图北伐。秦桧执政后,被排斥在外近二十年。绍兴八年与金议和,他在永州贬所连上五十疏极力反对。孝宗即位(1163),锐意恢复,被重新起用,封魏国公,主持北伐。因将领不和,大败于符离。被迫去职,第二年即去世。《宋诗纪事》卷五十八引《山房随笔》:此诗乃刘过应张浚之子张栻(号南轩)之请而作。刘过在辛稼轩浙东安抚使幕,“南轩邀至公廨,置酒语之曰:‘先君魏公,一生公忠为国,功厄于命,来挽者竟无一章得此意,愿君有意为发幽潜。’改之即赋一绝,南轩为之堕泪。”刘过客于稼轩在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则此诗之作上距张浚之死已四十年。

②“背水”句:汉高祖三年(前204),韩信将兵击赵,出井陉,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虏赵王歇。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句意谓张魏公尚未能背水一战,打败金军。“明星”句: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伐魏,据武功五丈原,其年八月卒于军。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诸葛亮死时,“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武侯,即诸葛亮。句意谓张魏公壮志未酬而身已死。

③“平生”二句:符离败后,张浚被迫去职,南行病卒于道,临终手书付二子曰:“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见《宋史·张浚传》。祝融峰,衡山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