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和王介甫①

明妃曲和王介甫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呼韩,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边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①本篇与下篇《再和明妃曲》并作于仁宗嘉祐四年(1059)。明妃,即王昭君,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后汉书·南匈奴传》:“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昭君远嫁匈奴,为呼韩邪单于稽侯珊之阏氏。时在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呼韩邪死,又从胡俗,再嫁呼韩邪大阏氏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王介甫《明妃曲》,见王氏诗选。

②“胡人”四句:胡人,指匈奴。《汉书·晁错传》:“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③“推手”四句:《释名·释乐器》:“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晋石崇《王明君辞序》:“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讳故改之。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明君配焉。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王昭君马上弹琵琶作思归曲即原于石崇本篇,本系石崇想象之辞,后世即以为昭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