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歌四首①
淮襄州郡尽归降,鼙鼓喧天入古杭②。
国母已无心听政,书生空有泪成行③。
六宫宫女泪涟涟,事主谁知不尽年。
太后宣传许降国,伯颜丞相到帘前④。
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⑤。
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⑥。
涌金门外雨晴初,多少红船上下趋⑦。
龙管凤笙无韵调,却挝战鼓下西湖⑧!
①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进逼临安,谢太皇太后上表归降。汪元量《醉歌十首》即书其事。“醉歌”取众人皆醉之意。其《湖州歌》云“皋亭山下青烟起,宰执相看似醉酣”,可为“醉”字注脚。选录四首。
②淮襄州郡尽归降:淮,淮河。襄,荆襄。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元军大举南下,直捣襄阳。襄阳守将吕文焕率军民奋力抵抗,坚守达六年之久,宰相贾似道隐瞒军情,不予救援。咸淳九年(1273)二月,襄阳城破,吕文焕投降。元世祖封吕文焕为襄汉大都督,命为前导,招降各地守军。如此江淮州郡,望风降顺,仅一年多时间,大江南北,即尽归元有。鼙鼓,军用鼓。古杭,杭州,即南宋都城临安。此指元军入杭。
③国母,指谢太皇太后,宋理宗皇后。参见后《太皇谢太后挽章》注。书生,作者自指。成,一作“千”。
④宣传,一作“传宣”。伯颜,元军统帅,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拜中书左丞相,统兵伐宋,十三年陷临安,虏全太后、帝显等北归。《宋史》、《元史》都无伯颜进入宋宫的记载,“伯颜丞相到帘前”是宫女想象之词。
⑤乱点连声,一作“花底传筹”。杀,收住。六更,《宋诗纪事》卷六十六引《愚见纪忘》:“宋时内楼,五更绝,梆鼓交作,谓之虾蟆更,禁门方开,百官随入,所谓六更也。”程大昌《演繁露》谓宋廷忌讳民谣中“寒在五更头”,故五更之后加打六更。荧荧,微光闪烁之貌。庭燎,宫廷火炬。句一作“风吹庭燎灭还明”。
⑥侍臣已写降元表,一作“侍臣奏罢降元表”。德祐二年(1276)正月十八日,元军进驻皋亭山,宋廷奉传国玺请降。伯颜要宰臣到元营议事。二十二日宋廷派吴坚、文天祥等去元营,伯颜扣留文天祥,以降表仍书宋号,派人复往易之,并勒索谢太后与幼帝招降未附州郡的手诏,谢太后被迫签名降顺。诗所写当为二十三日早朝事。
⑦涌金门,临安西城门,门外即西湖。上下趋,往来疾驶。
⑧挝(zhuā),敲击。西湖为南宋宫廷游乐之所,于今龙管凤笙都无韵调,只有元军敲着战鼓往来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