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①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

三峡倚岧峣,同迁地最遥

物华虽可爱,乡思独无聊。

江水流青嶂,猿声在碧霄。

野篁抽夏筍,丛桔长春条。

未腊梅先发,经霜叶不凋。

江云愁蔽日,山雾晦连朝。

斫谷争收漆,梯林斗摘椒。

巴賨船贾集,蛮市酒旗招

时节同荆俗,民风载楚谣。

俚歌成调笑,摖鬼聚喧嚣

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

光阴催晏岁,牢落惨惊飚

白发新年出,朱颜异域销。

县楼朝见虎,官舍夜闻鸮

寄信无秋雁,思归望斗杓

须知千里梦,长绕洛川桥。

①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贬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此十月到达夷陵后答苏子美诗。时欧阳修三十岁。

②岧峣(tiáo yáo),高峻貌,代指高山。同,一作“南”。

③巴賨,《风俗通》:“巴有賨人,剽勇。”

④摖(qì)鬼,原注:“夷陵之俗多淫奔,又好祠祭。每遇祠祭时,里民数百,共馂其馀。里语谓之摖鬼。因此多成斗讼。”祭祀之后聚饮。此系当时俚俗,聚饮时必杂有别的活动,至发展为斗殴。

⑤投裔,投奔远方。包羞,承受羞辱。分(fèn),应。折腰,弯腰行礼,含有屈身事人之意。

⑥牢落,犹寥落,孤寂之貌。惊飚,惊风。

⑦鸮,猫头鹰。夜间叫声尖厉,古人以为不祥之鸟。

⑧斗杓(biāo),即斗柄,代指北斗。杜甫《秋兴》诗:“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