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①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②。
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③。
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
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④。
凉洲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①淳熙六年(1179)冬陆游去抚州任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诗作于淳熙七年。尽复汉唐故地,自唐中叶以后,西域诸地逐渐失去控制;至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于辽,迄隆宋未曾收复;靖康之难以后中原又全部沦丧,故放翁梦中希望“尽复汉唐故地”。西凉府,汉唐皆置凉州,北宋初以凉州为西凉府,后沦陷于西夏,府治在今甘肃武威。
②“天宝”二句,唐玄宗天宝十四(755)载,安禄山反,连陷洛阳、长安两京。北庭安西,唐代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孚运,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吐鲁番,两地都在唐德宗贞元时陷于吐蕃(bō)。放翁之意,谓唐自安史之乱而国势衰微,贞元之后失去西域,故将两事连在一起。
③五百年间,自天宝十四载(755)至淳熙七年(1180)凡四百二十五年,五百年概而言之。
④苜蓿峰,岑参诗中有“苜蓿峰前逢立春”句,放翁借用,并非实指其地。亭障,驻兵戍守之所。平安火,唐制,边塞每三十里置一烽候,每日初夜举烽燧以报平安。交河,在新疆吐鲁番西,此泛指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