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太平寺画水长句①
太平古寺劫灰馀,夕阳惟照一塔孤。
得得来看还不乐,竹茎荒处破殿虚②。
偶逢老僧听僧话,道是壁间留古画。
徐生绝笔今百年,祖师相传妙天下。
壁如雪色一丈许,徐生画水才盈堵③。
横看侧看只么是,分明是画不是水④。
中有清济一线波,横贯万里浊浪之黄河⑤。
雷奔电卷尽渠猛,独清元自不随他⑥。
波痕尽处忽掀怒,搅动一河秋色暮。
分明是水不是画,老眼向来元自误⑦。
佛庐化作金柁楼,银山雪堆风打头⑧。
是身飘然在中流,夺得太一莲叶舟⑨。
僧言:“此画难再觅,官归江西却相忆⑩。
并州剪刀剪不得,鹅溪匹绢官莫惜,
貌取秋涛悬坐侧⑪。”
①太平寺,在江苏常州。此淳熙元年(1174)杨万里知常州时作。费蓘《梁溪漫志》:“吾州太平寺,郡人徐友画清济贯河,一笔纡绕,长数十丈不断。却立而观,涛澜汹涌,目为之眩。仰首近之,凛然若飞流之溅于面也。杨诚斋为太守,为赋长句。”戴复古亦有《毗陵太平寺画水呈王君保使君》诗。
②得得,犹特特。
③一丈许,约一丈,当指壁的高度,因“画长数十丈不断”,壁自亦长数十丈。才,犹言几乎。才盈堵,几乎画满整个墙壁。
④只么是,只不过如此。“横看”二句顿一笔,初粗一看,只看到是画,不觉其为水。为下文蓄势。
⑤清济,指画中济水,此画为“清济贯河图”。济水,源出河南济源县王屋山,注入黄河。济水清,河水浊,故一线清波横贯黄河浊浪。
⑥渠,他,指济水。“独清”句,谓画中济水,注入黄河仍保持清流,不随之变色。
⑦“中有清济”以下八句,着力描写画面,清济黄河,涛澜汹涌,只见其为水,不再觉其为画。
⑧佛庐,指太平寺。柁楼,即船楼,代指大船。寺为金色,故称金柁楼。银山雪堆,均指画中的浪涛。
⑨太一莲叶舟,李公麟画有太乙真人图。太乙真人为道教中神仙,图绘真人仰卧大莲叶中。太乙又作太一,韩驹题诗有“太一真人莲叶舟”句。“佛庐”以下四句,极力形容看画时的感觉。站在画前,似觉佛寺也变成了大船,风浪直打到船上,自己也仿佛置身中流,伫立于一叶莲舟之上。
⑩官,寺僧称杨万里。归,指以后归去。江西,杨万里家乡吉州吉水属江南西路。“僧言”以下转述寺僧语。
⑪并州,今山西太原,古代并州以刀剪著名。剪不得,即剪不得水,也剪不得壁画。此句语本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句。鹅溪,在四川盐亭县西北,以产绢著名,绢用以绘画。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记文与可诗有“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句。貌,描摹,即绘画。秋涛,指水。“并州”三句,言壁画既不可以剪取,因此需用鹅溪绢画此洪波以悬于坐侧。
★宋代大家特别是苏黄有不少题画名作,要在诸大家之后夺取一席,实为不易。苏黄所题画多为山水林木,较易描绘,而太平寺画纯然是水,着笔尤为困难。诚斋却有此魄力,更有此笔力,敢于染濡大笔,赋此鸿篇。诗亦跌宕顿挫,波涛起伏,足可与苏黄争胜。“清济”与“佛庐”两段,设想极为奇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