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体雪香亭杂咏四首①

俳体雪香亭杂咏四首

洛阳城阙变灰烟,暮虢朝虞只眼前

为向杏园双燕道,营巢何处过明年

落日青山一片愁,大河东注不还流。

若为长得熙春在,时上高层望宋州

琵琶心事曲中论,曾笑明妃负汉恩

明日天山山下路,不须回首望都门

暖日晴云锦树新,风吹雨打旋成尘。

宫园深闭无人到,自在流莺哭暮春。

①俳体,游戏性诗文,元好问此诗实甚严肃。雪香亭,元好问原注:“亭在故汴宫仁安殿西。”《金史·地理志》:南京仁安殿,“仁安之次曰纯和殿,正寢也。纯和西曰雪香亭,雪香之北后妃位也”。天兴二年(1233)四月,金守将崔立以汴京降蒙古。国都沦落,金亡在旦夕。元好问入吊故宫,感物兴怀,作《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此选四首。

②洛阳,代指汴京。暮虢朝虞,虢虞,并周代诸侯国名。春秋时,晋献公欲伐虞、虢,乃重赂虞公,假道以伐虢,灭虢后即回师灭虞。事见《左传》僖公二年至五年。此指宋助蒙古灭金而言,亦唇亡齿寒之意。

③杏园,本为唐代长安城内园名,此代指汴京园囿。

④熙春,阁名,宋徽宗所修,金代此阁尚存。宋州,即归德。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改应天府为归德府。治所即今河南商丘县南。天兴元年(1232)十二月,哀宗率师离汴,行抵黄河北岸,兵败,退走归德。汴京沦陷时,哀宗正在归德。见《金史·哀宗本纪》。

⑤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昭君,名嫱,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昭君故里今属兴山县)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子”被选入宫,不被宠幸。竟宁元年(前33),赐匈奴呼韩邪单于。琴曲中有《昭君怨》。杜甫《咏怀古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此指崔立之变后,金人驱宋后妃宫女北行。诗意谓宫中往日笑明妃有负汉恩,如今被迫北行,已无可奈何。

⑥天山,此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