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八首①

论诗八首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①原注:“丁丑岁三乡作。”丁丑为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时元好问二十八岁。诗共三十首,选录八首。

②曹刘,曹植、刘桢。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封陈王,汉末建安诗人。钟嵘《诗品》评曰:“陈思为建安之杰。”其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刘桢(?—217),字公干,建安七子之一。其五言诗名重当时。《诗品》谓其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自陈思已下,桢称独步。”虎生风,《易·乾》:“云从龙,风从虎。”王褒《四子讲德论》:“虎啸而风寥戾,龙起而致云气。”此借以形容曹刘诗歌的气概。角,斗,敌。两雄,指曹植和刘桢。

③刘越石,刘琨(270—317),字越石,西晋末年诗人。曾任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力抗匈奴,后为段匹磾杀害。钟嵘评其诗曰:“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今仅存诗三首。横槊,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建安之后,……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文壮节,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此借用其词,“横槊”是比喻,与上句“角两雄”呼应,谓刘越石诗悲壮激越,可与建安中曹、刘较量。可惜生不同时,不能与之同列。本篇表面上同时论述曹植、刘桢和刘琨,其实重在后者,指出刘琨诗直承建安风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其 二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①邺下风流,指建安诗风。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汉献帝建安时,曹操据守邺城,招揽文士,形成了邺下文人集团。代表人物有“三曹”和“七子”。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此言晋诗继承了建安遗风。缺壶歌,晋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乐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见《世说新语·豪爽》。

②风云,指诗歌的豪壮之气,慷慨之情。张华(232—300),晋初诗人,官至司空。其诗名重当时。然钟嵘《诗品》将其诗列入中品,曰“其体华艳,兴托不奇。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何焯《义门读书记》亦云:“张公诗唯《励志》一篇,馀皆女郎诗也。”皆批评其诗过于华丽柔靡,温李,指晚唐诗人温庭筠、李商隐。其诗风绮丽,与段成式所作并称“三十六体”,故称为“新声”。句意谓若恨张华诗“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则于“温李新声”将如之何?

其 三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①一语天然,朱熹《朱子语类》:“渊明诗平淡出于天然。”严羽《沧浪诗话》:“渊明之诗质而自然。”元好问《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愚轩具诗眼,论文贵天然。颇怪今时人,雕镌穷岁年。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天然对雕饰,真赝殊相悬。乃知时世妆,粉绿徒争妍。枯淡足自乐,勿为虚名牵。”可与此诗参看。豪华,指华丽的词藻。真淳,淳朴自然。葛立方《韵语阳秋》:“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纷,然后可造平淡之境。”(组丽,华美之意。)苏轼《与苏辙书》:“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②“南窗”二句: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羲皇,即伏羲,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未害,不妨害,无干碍。诗意谓陶渊明诗风人格,真淳自然,虽是晋人,而其境界却可直造羲皇。

其 四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磊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①“纵横”句,谓阮籍诗歌纵横写来,情韵高雅。钟嵘《诗品》谓阮籍诗:“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严羽《沧浪诗话》亦云:“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块磊,喻积郁在心中的愤懑。《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王恭)问王大(王忱):‘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磊,同“垒”。

②老阮,即阮籍。会得,理解,懂得。出门一笑,形容阮籍超然独得的气概。句用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阮籍生当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集团阴险惨毒,籍心怀愤懑。《晋书》本传谓其“傲然独得,任性不羁”,他反对名教,蔑视礼法,致使“礼法之士,疾之若仇。”由此籍常饮酒沉醉,以避祸患。世人以阮籍为狂,元好问谓他其实不狂,只是无人理解。

其 五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①穹庐一曲,指北齐斛律金所唱《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穹庐,俗谓之蒙古包。诗意谓北国人民所作慷慨歌谣,多未流传下来。唯有《敕勒歌》一曲,可见其天然风韵。

②中州,中原地区。阴山,山脉名,起于河套西北,绵亘于今内蒙古南境,和内兴安岭相接。敕勒川,在今山西翔县境内。

其 六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①沈宋,沈佺期、宋之问,并初唐诗人。横驰,纵横驰骋。风流,此指诗歌的精神韵味。齐梁,指齐梁诗风。李谔《上隋文帝书》:“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②准,仿效。平吴例,春秋时越国范蠡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功成以后,辞官归隐,泛舟游于五湖。越王以良金铸范蠡像,置于座侧,时加礼拜。事见《国语·越语》和《吴越春秋》。合着,当用。子昂,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初唐著名诗人。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曰:“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杜甫《陈拾遗故宅》诗:“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齐梁诗华丽绮靡,初唐沈、宋等人,犹承齐梁馀风,诗多轻绮,至陈子昂始大声疾呼,倡导汉魏风骨,开盛唐先河。元好问给予高度评价。诗中“平吴”既用范蠡典故,又与改变齐梁诗风关合,因齐梁亦在吴地,至为巧妙。

其 七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①东野,孟郊(751—814),字东野,中唐诗人。一生穷愁贫困,然刻意吟诗,与贾岛皆以“苦吟”着称。欧阳修《六一诗话》:“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高天厚地,《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跼;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孟郊《赠崔纯亮》诗:“出门即有碍,谁言天地宽。”

②潮阳,唐郡名,治所在今广东潮阳县。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上《谏迎佛骨表》,触犯唐宪宗,由吏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阳笔,谓韩愈诗文。黄庭坚《与王观复书》:“韩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章,皆不烦绳削而自合矣。”合在,应在。元龙百尺楼,见《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诗注。诗意谓孟郊诗寒苦干瘦,与韩愈不可比拟,故韩愈应高踞“百尺楼上”。

其 八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①古雅,典雅。子美,杜甫,字子美。亲,亲近。义山,李商隐,字义山。精纯,精美纯厚。蔡居厚《蔡宽夫诗话》:“王荆公晚年亦喜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惟义山一人而已。”叶梦得《石林诗话》引王安石论诗云:“学诗者未可遽学老杜,当先学商隐。未有不能为商隐而能为老杜者。”宋人学杜诗,不少是从学李商隐入手。

②涪翁,黄庭坚,字鲁直,曾贬官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故号涪翁。江西社,即江西诗派。参见刘迎《题吴彦高诗集后》诗注。此诗论黄庭坚及江西派诗。黄庭坚为北宋大家,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瘦硬坚实,自辟蹊径。在北宋末及南宋影响甚大。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黄庭坚为宗。江西社诗仿效黄庭坚而走向极端,有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论诗者反对江西派诗而伤及山谷,张戒《岁寒堂诗话》谓“鲁直学子美,但得其格律耳”。王若虚《滹南诗话》诋毁山谷不遗馀力。元好问则肯定山谷的成就,而反对江西社诗人。谓江西诸人,论“古雅”难与子美相亲,而论“精纯”已失义山真面,与黄山谷本人已不可同日而语。故曰“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持论可谓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