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害①

虎 害

北山虎有穴,南山虎为群。

目光如电声如雷,倚荡起伏山之垠

百人一饱不留骨,败衣坠絮徒纷纷。

空谷绝樵声,长路无行尘。

呀呀垂涎口,眈眈阚城闉

天地岂不仁?社公岂不神

哀哀太山妇,叫断秋空云

可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

世上无复裴将军,北平太守今何人

①据《金史·宣宗本纪》及《五行志》,元光二年(1223)有虎害,诗大约作于此时。诗人目睹当时暴政,故借虎害以寄托“苛政猛如虎”之意。

②倚荡,擦擦靠靠。柳宗元《黔之驴》:“(虎)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垠,边际。

③呀呀,虎张牙舞爪发出呼叫声。涎,口中流出的津液。眈眈,垂目注视貌。《易·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阚(kàn),俯视。闉(yīn),古代城门外层曲城。此泛指城门。

④社公,土地神。

⑤太山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使子路问之,而曰:“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问其何为不去,曰:“无苛政。”孔子慨然,谓其弟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见《礼记·檀弓》。

⑥可怜,可惜。封使君,传说汉宣城太守封邵,一日忽化为虎,食群民。民呼曰“封使君”。时人语曰:“天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见《述异记》。

⑦裴将军,即裴旻,唐朝人,善舞剑,与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三绝”。曾以龙华军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一日毙虎三十一只。见《国史补》。北平,古代郡名,治所在今河北卢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