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初级卫生保健》编委会
前 言
编写说明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的起源与背景
一、初级卫生保健战略起源
二、《阿拉木图宣言》
三、《阿斯塔纳宣言》
第二节 初级卫生保健战略
一、选择性初级卫生保健
二、综合性初级卫生保健
(一)初级卫生保健的思想内涵
(二)初级卫生保健的特征
三、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第三节 振兴初级卫生保健战略举措
一、全民医保改革
二、服务提供的改革
三、公共政策的改革
四、领导力的改革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社区公共卫生
第一节 环境卫生
一、大气卫生
(一)大气污染的种类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二、饮用水卫生
(一)水体化学性污染的危害
(二)水体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三)水体物理性污染的危害
三、住宅卫生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二)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三)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四、粪便和垃圾无害化处理
(一)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五、公共场所卫生
六、常见地方病
(一)碘缺乏病
(二)地方性氟中毒
第二节 食品卫生
一、食品安全与食品污染
(一)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
(二)食品污染与食品污染物
二、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概述
(二)食物中毒的分类
第三节 劳动卫生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和分类
二、职业性病伤
(一)职业病
(二)工作有关疾病
(三)工伤
三、职业病管理
(一)职业病诊断
(二)职业病报告管理
(三)职业病患者管理
(四)职业病预防管理
四、常见职业病
(一)硅沉着病
(二)铅中毒
(二)苯中毒
(四)噪声性耳聋
第四节 学校卫生
一、教学卫生
(一)课堂教学卫生要求
(二)阅读卫生
(三)考试卫生
二、学校作息制度卫生
三、体育锻炼卫生
(一)学校体育工作的任务
(二)不同体质和健康状况分组锻炼
四、教学设备卫生
(一)课桌椅卫生管理
(二)教具卫生
五、儿童青少年常见疾病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一节 健康促进
一、健康促进的相关概念
(一)健康促进的概念
(二)社区健康促进的概念
二、健康促进工作领域
(一)制定健康领域的公共政策
(二)创造支持性环境
(三)强化社区行动
(四)发展个人技能
(五)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三、健康促进相关理论
(一)格林模式
(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模式
四、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
(一)倡导
(二)赋权
(三)协调
(四)社会动员
五、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卫生宣传的比较
(一)区别
(二)联系
六、影响健康促进活动的主要因素
(一)组织与动员社区参与,开发领导是首要策略
(二)建立健全健康促进机构,完善健康促进网络是重要手段
(三)制订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是中心环节
(四)重视经费的筹集,经费来源多样化是保证
(五)实施人才战略,重视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基础
(六)开展社区健康影响因素评价,制订社区健康促进计划是关键
第二节 健康教育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
二、健康教育的原则和程序
(一)健康教育的原则
(二)健康教育的程序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
(四)健康教育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三节 社区健康教育
一、社区健康教育的概念
二、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
(一)健康人群
(二)高危人群
(三)患病人群
(四)患者家属及照顾者
四、社区健康教育的形式
(一)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二)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三)开展公共健康咨询活动
(四)举办形式多样的健康活动
(五)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五、个体化健康教育的程序
(一)个体化健康教育评估
(二)个体化健康教育诊断
(三)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
(四)个体化健康教育实施
(五)个体化健康教育评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区卫生保健
第一节 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
一、基本概念
二、疫苗的种类与免疫程序
(一)疫苗的种类
(二)免疫程序
三、预防接种管理与实施
(一)预防接种管理
(二)预防接种实施
四、预防接种禁忌证
(一)过敏体质者
(二)正患某些疾病者
(三)免疫功能不全者
(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
(一)基本概念
(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范围与时限
(三)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保健
一、概述
(一)社区儿童青少年保健的目标与意义
(二)社区儿童青少年发育阶段划分
二、新生儿期保健
(一)家庭访视评估
(二)保健要点
三、婴幼儿期保健
(一)营养与喂养
(二)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体格锻炼
(四)疾病预防
(五)意外伤害的预防
四、学龄前期保健
(一)营养与膳食
(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体格锻炼
(四)疾病预防
(五)意外伤害的预防
五、学龄期保健
(一)营养与膳食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心理卫生
(四)性教育
(五)意外伤害预防
六、青春期保健
(一)手淫
(二)少女妊娠
(三)痛经
第三节 妇女保健
一、概述
(一)妇女保健的意义及目的
(二)妇女保健的服务范围
二、围婚期保健
(一)婚前医学检查
(二)婚前卫生指导
三、围生期保健
(一)孕前保健指导
(二)孕期保健指导
(三)分娩期保健指导
(四)产褥期保健指导
(五)哺乳期保健指导
(六)围生期常见健康问题及保健指导
四、围绝经期保健
(一)健康教育
(二)心理卫生指导
(三)饮食与营养
(四)活动与运动
(五)性生活指导
(六)定期健康检查
(七)围绝经期情绪失调的保健指导
(八)绝经后尿失禁的保健指导
第四节 老年人保健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老年人健康特点
二、居家与养老机构老年人保健指导
(一)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的保健
(二)机构养老老年人的保健
(三)日间照料老年人的保健
三、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保健指导
(一)老年人日常保健
(二)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的保健指导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慢性病的预防与管理
第一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特征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四、心脑血管疾病的合理治疗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管理
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二、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一)环境因素(理化因素)
(二)内在因素(机体因素)
三、恶性肿瘤的预防与管理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四、恶性肿瘤的合理治疗
(一)手术治疗
(二)放射线疗法(简称放疗)
(三)化学药物疗法(简称化疗)
第三节 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
一、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二、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
四、糖尿病的合理治疗
第四节 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一、营养相关疾病概述
二、营养相关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一)营养缺乏病
(二)营养过多
三、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一)合理营养
(二)积极治疗原发病
四、营养相关疾病的合理治疗
(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二)营养治疗
(三)对症治疗
(四)并发症和原发病治疗
第五节 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
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三)易感人群
二、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社会因素
三、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
(一)管理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四、传染病的合理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方法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一、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
(一)流行状况
(二)传播途径
二、性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
三、性传播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一)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方针
(二)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三)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
四、性传播疾病的合理治疗
(一)正规治疗
(二)追踪性伙伴和夫妻同治
(三)治疗期间要禁止性生活
(四)定期复查
第七节 精神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一、精神疾病的特征
(一)精神疾病概述
(二)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概念
(三)重性精神疾病危险因素
(四)精神疾病的分类
二、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二)心理、社会因素
三、精神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一)精神疾病的三级预防
(二)精神疾病的管理
四、精神疾病的合理治疗
(一)去除病因
(二)精神药物治疗
(三)心理治疗
(四)精神科非药物治疗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第一节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内容
(一)卫生政策开发与实施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管理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调查与评价
(四)社区卫生服务计划
(五)社区服务体系的构建和管理
(六)社区卫生资源管理
(七)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
(八)卫生服务评价
三、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管理方法
(一)卫生行政管理方法
(二)经济管理方法
(三)法律管理方法
(四)思想教育方法
(五)咨询顾问方法
(六)调查研究方法
(七)综合分析管理方法
(八)现代管理方法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资源管理
一、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内涵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管理
(二)社区人力资源的岗位结构
(三)社区人力资源的招录与使用
(四)社区卫生人力的培训
(五)社区卫生人力绩效评价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设备管理
(一)装备管理
(二)技术管理
(三)经济管理
(四)政策法规管理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财务管理
(一)预算管理
(二)融资决策
(三)资产管理
(四)成本核算
(五)社区卫生服务财务分析
五、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信息资源管理
(一)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概述
(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的作用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
一、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基本概念与内涵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含义
(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三)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实施
(一)临床实践指南
(二)循证管理
(三)临床路径
第四节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药品管理
一、药品的概念及分类
(一)传统药与现代药
(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三)专利药与非专利药
(四)新药、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医疗机构制剂
二、药品管理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管理
(一)人员要求
(二)药品配备原则
(三)药品管理
(四)处方管理
四、基本药品目录
第五节 社区卫生服务流程管理
一、基层首诊
二、双向转诊和急慢分治
三、上下联动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第一节 居民健康档案概述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概念
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目的和意义
三、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内容
一、个人健康档案
(一)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二)居民基本资料
(三)主要问题目录
(四)健康体检表
(五)接诊记录
(六)重点人群管理记录
(七)会诊记录
二、家庭健康档案
(一)家庭健康档案内容
(二)家庭基本资料
(三)家系图
(四)家庭主要问题目录
(五)健康管理记录
(六)家庭评估
三、社区健康档案
第三节 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与应用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保管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
(三)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止和保存
(四)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管理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应用
(一)健康问题的评估
(二)健康问题的处理
(三)预防保健
(四)医疗质量控制
(五)科研与教学
(六)法律依据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家庭健康照顾
第一节 家庭概述
一、家庭的定义
(一)传统的家庭定义
(二)广义的家庭定义
二、家庭的功能和结构
(一)家庭的功能
(二)家庭的结构
第二节 家庭生活周期、家庭资源与家庭危机
一、家庭生活周期
二、家庭资源
(一)家庭内资源
(二)家庭外资源
三、家庭危机
第三节 家庭对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对生理因素的影响
(一)家庭与遗传病
(二)家庭与感染
(三)家庭与成长
二、家庭对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家庭与心理过程
(二)家庭与个性
三、家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一)家庭与生活方式
(二)家庭与就医行为
(三)家庭与社会化
第四节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的家庭照顾
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家庭照顾
(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二)家庭照顾
二、家庭评估
(一)家庭基本资料
(二)家系图
(三)家庭圈
(四)家庭功能评估
三、家庭巡诊
四、家庭病床
(一)家庭病床服务
(二)家庭病床服务的目的
(三)家庭病床的服务对象
(四)家庭病床的管理
五、居家养老与失能家庭的健康照顾
(一)居家养老的健康照顾
(二)失能家庭的健康照顾
六、家庭治疗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社区康复
第一节 社区康复概述
一、社区康复的概念
(一)WHO对CBR的定义
(二)联合国三大组织对CBR的定义
(三)我国对CBR的定义
二、社区康复的重要性
三、社区康复的原则和职责
(一)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
(二)社区康复的职责
第二节 社区康复的工作内容
一、康复评定的种类和方法
(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二)生存质量评定
(三)就业能力评定
(四)生活环境评定
二、社区常用康复疗法
(一)运动疗法
(二)物理因子疗法
第三节 社区中医康复
一、中医康复的概念
二、社区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
三、社区常用中医康复疗法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社区康复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社区康复
(一)脑卒中的社区康复
(二)颅脑损伤的康复
(三)脊髓损伤的康复
(四)帕金森病的康复
二、骨关节疾病的社区康复
(一)颈椎病的社区康复
(二)肩周炎的社区康复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社区康复
(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五)骨性关节炎的康复
三、内脏疾病的社区康复
(一)冠心病的康复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
(三)糖尿病的社区康复
四、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
(一)精神分裂症的社区康复
(二)双相情感障碍的社区康复
(三)老年期痴呆的社区康复
五、智力残疾的社区康复
六、残疾儿童的筛查与社区康复
(一)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筛查和康复
(二)视力障碍儿童的早期筛查和康复
(三)脑性瘫痪儿童的早期筛查和康复
(四)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和康复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卫生应急
第一节 卫生应急概述
一、卫生应急概念
二、卫生应急特点、原则
(一)我国卫生应急工作的主要特点
(二)我国卫生应急管理特点
(三)我国卫生应急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卫生应急系统的构成
四、我国卫生应急管理的运行机制
(一)监测预警机制的运行
(二)应急响应机制的运行
(三)应急保障机制的构成和运行
(四)恢复重建机制
(五)督导评估机制的运行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特征、分类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
二、突发急性传染病
(一)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特点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处理
三、突发中毒事件
(一)食物中毒的主要特点
(二)食物中毒的处理
四、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一)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特点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处理
五、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事件
(一)核辐射事故
(二)化学品泄漏
(三)火灾
(四)重大交通事故
(五)爆炸事故
六、重大自然灾害
(一)地震灾害
(二)洪水灾害
第三节 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
一、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队伍组织与管理
(一)呼救信息的管理与判断
(二)指挥与调度救援力量
(三)救援队伍的启动
(四)现场指挥
(五)现场救援的组织
(六)现场的救治与合理分流转送
(七)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二、检伤分类与转送
(一)检伤分类标识
(二)现场分检决策程序依次分为4个步骤
三、常见现场救护基本技术
(一)心肺复苏与AED的使用
(二)海姆立克急救法
(三)止血、包扎、固定
四、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新模式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