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卫生要求

(一)课堂教学卫生要求

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活动,是学校进行系统教育的最主要形式。

1.授课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应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教学内容的深浅和进度要适合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不应要求过高或过低,过高会使学生难以理解而引起大脑皮层过度紧张,过低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要清楚,教学内容要围绕目标的实现而拓展;课堂教学中穿插的任何内容都要有针对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与增强记忆。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使学生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指挥下,眼、耳、手等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习疲劳的预防,如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师的语言应以通俗易懂的描述性语言为主,坚持直观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

3.教学时间安排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一节课的时间多为40~45分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应根据不同年龄的有意注意时间来安排主要教学内容,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一般为20~25分钟,初中生为30分钟左右,故一节课的前20~25分钟应用于讲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后针对所学内容安排巩固性活动,如读、议、讲、写等。

另外,教师的板书应布局合理,字迹大小适宜而清楚。课堂提问应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对学生的答案应作出鼓励性的评价,不应将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