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初级卫生保健

一、选择性初级卫生保健

1979年,即《阿拉木图宣言》发布的第二年,J.A.华尔西和K.S.华伦在一个主题为“发展中的健康和人口问题”的会议上发表了题为《选择性初级卫生保健:一个适合发展中国家疾病控制的过渡性策略》的论文,该论文认为《阿拉木图宣言》的目标是无可辩驳的,但是它的内容过于宽泛、成本高昂、需要数量庞大的经过培训的人员,这在经济衰退、卫生投资削减的发展中国家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他们提出,在无法同时解决人民面临的多种健康问题的情况下,应该根据疾病的流行程度、发病率、死亡率和可控性,选择区域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优先项目。与《阿拉木图宣言》倡导的初级卫生保健的综合性特征相对应,他们观点被称之为“选择性初级卫生保健”。作为本次会议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它意味着一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控制主要疾病问题且低成本的技术干预模式,很快就得到多数国家的响应。到20世纪80年代,仅有古巴、尼加拉瓜、莫桑比克等极其少数国家还坚持综合性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绝大多数当初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都放弃了《阿拉木图宣言》所倡导的综合性初级卫生保健战略。

选择性初级卫生保健致力于运用技术性手段消除影响目标人群健康的表面的、直接的原因,却忽视其深层的社会经济文化行为等多方面原因,其实质是治标不治本的。如口服补液项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儿童因腹泻脱水引发的死亡问题,却无视引发儿童腹泻致死的背后原因是营养不良和缺乏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等。因此,有学者指出这种脱离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丝毫不触动疾病的社会根源的选择性初级卫生保健项目是“在真空中谈健康问题”,是新瓶装旧酒,即简单的生物医学健康观。

2008年,在倡导初级卫生保健的《阿拉木图宣言》发布30周年之际,WHO在阿拉木图发布了主题为《初级卫生保健:过去重要、现在更重要》的世界卫生报告,号召全体成员国重振初级卫生保健战略。

因选择性初级卫生保健的失败,少数国家坚持综合性初级卫生保健获得成功。生物医学保健体系面临的当代危机、健康问题的非生物学因素日益凸显以及健康价值在21世纪的上升共同构成了重振综合性初级卫生保健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