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

1.突发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预测未来且具有不确定性。虽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发生预兆、预警的可能,但往往难对其作出准确判断及识别。

2.公共属性 突发事件所危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群,也是不特定的群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

3.危害的严重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常致大量群众伤亡和损害居民的身心健康。其危害可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一般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导致的即时性损害,间接危害表现为事件的继发性效应或危害,例如,事件引发公众恐慌、焦虑情绪等,有时还伴有后期效应(如放射事故),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

4.群体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并非影响个体,而是广泛的社会群体,对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的影响更加凸显。

5.时间分布各异 人为原因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分布多无规律;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灾害,尤为气象灾害的发生时间呈一定的季节性,如雪灾一般只会在冬季发生,洪水多发生在春夏两季。

6.地点分布各异 水灾多发生于临近湖海、地势低平的圩区;地震多发生于地壳板块交界处;食物中毒和流感暴发可发生在任何地区。不同性质的突发公共卫生时间的地点分布不相同。

7.应急处理的综合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涉及社会多方面,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必须由政府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同时需要全社会成员的通力合作,方可妥善处理,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