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社区康复

(一)脑卒中的社区康复

脑卒中是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常伴有神经系统局限性功能改变,常见于中老年人,主要病理过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单独或混合存在,亦可反复发作。

1.社区康复目标 康复的总目标是利用社区资源,按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在充分评定的基础上,采用全面康复的措施,确保患者及家人在健康促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辅助器具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以达到患者生活自理、回归社会,并为赋能做出贡献。

2.康复评定

(1)一般情况的评定 包括年龄、性别、失能的部位、病程、受教育的程度、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等,可采用社区残疾人调查表。

(2)全身状况的评定 包括年龄、体质、全身状况、并发症及主要脏器功能状况等。

(3)功能状况的评定 ①运动功能的评定;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③其他智能、言语及吞咽等评定。

(4)心理及社会方面评定 如个性、爱好、精神状态、经济条件、医疗保障、家庭及社区环境、家庭支持度等。

(5)康复预后的评定 大部分患者偏瘫手功能的恢复在病后3个月以内,3个月以后恢复较为困难;而步行能力的恢复主要在病后6个月。

3.康复治疗

(1)康复训练的形式 包括以社区门诊为基础的日间康复、以上门服务为主的家庭康复和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计划。

(2)患者应具备的条件 ①全身情况较好,安静状态下脉率低于120次/分,收缩压低于15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②无心慌、气短、口唇发绀、下肢水肿、心前区疼痛。③能理解指导人员或家属说的话,并能按指导人员或家人的指导行动。④有康复欲望,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认知方面的障碍。

(3)基本技术 请扫描章前二维码。

(4)开展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请扫描章前二维码。

(5)矫形器和辅助器具的应用与选择 请扫描章前二维码。

(6)心理康复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可发生在疾病的不同时期,主要包括抑郁、焦虑、恐惧和悲观情绪,容易情感脆弱、敏感、反应过度,甚至有轻生的念头。社区康复工作者应根据专科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检查评估,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参与到社区自助小组的活动中来,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促进其心理健康。

(7)教育康复 对脑卒中患者可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提高其对疾病的预防知识。根据患者个人目标、过往生活经历和心理需求,帮助其获得合适的学习机会和所需的技能,并积极促进残疾人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参与进来,了解患者的需求,促进其社会融入。

(8)社区康复 在社区可以组织相似病残或相似康复需求的人建立自助小组,分享资讯、想法和经验。不定期组织专科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进行康复技术指导和实际技术操作培训。建立完善筛查、诊断、随报、评估一体化的残疾监测网络,实施精准康复,推进无障碍物联网和移动物联网信息服务的完善,支持服务残疾人的电子产品、移动应用软件等开发应用。

4.转介服务 社区康复人员应与相关机构建立完善的双向转诊体系,一边帮助患者获得及时转诊。当脑卒中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脑卒中复发的可能性并及时转诊:①头晕,特别是突发的眩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②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或舌麻、唇麻或一侧上下肢发麻。③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或原有瘫痪肢体症状加重。④暂时的言语不清或讲话费力;突发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晕倒。⑤精神改变,短暂的意识丧失、性情突然改变和短暂的判断和智力障碍;出现嗜睡或昏睡。⑥突然出现短暂性视物不清或眼前发黑,甚至一过性失明。⑦恶心、呕吐或呃逆,或血压波动伴头晕、眼花、耳鸣;一侧肢体不自主抽动。⑧鼻出血,特别是频繁性鼻出血。一旦确定转诊,社区康复人员应及时和转诊医疗机构联系,以确保转诊顺利进行。

5.康复预防 社区康复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宣传教育,及早检查和发现各种卒中的危险因素,定期随访,并按照不同的严重程度,坚持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一环。据统计,通过良好的初级预防和健康促进,全球对疾病的负担可以减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