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传播途径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对疫源地污染的途径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其主要措施包括隔离和消毒。

1.隔离 是指将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妥善地安排在指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应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分泌物、排泄物、相关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采取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的医疗措施。隔离种类主要有7类。

(1)严密隔离 对传染性病、病死率高的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等。

(2)呼吸道隔离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感、流脑、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等。

(3)消化道隔离 伤寒、菌痢、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

(4)血液-体液隔离 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5)接触隔离 破伤风、炭疽、梅毒、淋病等。

(6)昆虫隔离 乙脑、疟疾、丝虫病等。

(7)保护性隔离 对抵抗力特别低的易感者,应作保护性隔离。

2.消毒 根据有无明显的传染源存在,可将消毒分为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大类。

(1)疫源地消毒 根据处理时间不同又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①随时消毒: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三分开”指分住室、分饮食、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六消毒”是指消毒分泌物或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被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污水、污物。②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2)预防性消毒 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对有可能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等进行的消毒。如日常餐具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