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然而行为的改变并不简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健康相关行为的发生、发展和改变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引导来改变行为。多年来,各国学者分别从个体水平、人际水平、群体水平发展出了多个健康相关行为理论模式。

人际水平的理论模型包括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其认为行为的改变是环境、人和行为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群体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和模式包括创新扩散理论、社区与组织改变理论和社会市场学理论等。创新扩散理论由埃弗瑞特·罗杰斯创建,提出对于新发明或理念的接收情况,分为知晓、说服、实施、确认和维持等5个阶段;社会与组织改变理论阐释了社会或组织如何创立新的目标、项目、技术和观点的过程;社会市场学理论则旨在改变目标人群的观念和行为,结合了商业推广、广告学理论,但也同样适用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个体水平的健康相关行为和行为改变理论包括:知信行理论、健康信念模式、理性行为理论等。其中知信行理论将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等3个连续过程;理性行为理论则由“对行为的态度”“主观行为规范”和“自觉行为控制”3个部分组成。

健康信念模式是我们本节要详细阐述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自创建以来,广泛应用于控烟、营养、高血压筛查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的计划、设计和实施之中,其基本思路见图3-2。

img

图3-2 健康信念模式

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社会描述性特征;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采纳健康行为的障碍;感知疾病的威胁;自我效能以及行动线索。其理论假设为:一个人的行为会发生改变,如果他感到某种疾病或残疾是可以预防或避免发生的;意识到只要采取建议的措施就可以避免其发生;自行能够成功地改变这种行为。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关于戒烟的动画来学习健康信念模式。(请扫描章前二维码)

当然,健康信念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即使人们认识到了威胁、严重性和易感性等,也未必一定会改变行为。其次,健康信念模式作为一个心理学的行为改变模型,未考虑其他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比如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等;还有则是没有考虑社会规范、同伴压力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实际工作中往往不只运用一种行为理论或模型,因为没有哪一个理论或模式可以适用所有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关注的对象和行为类型,应用不同的理论或同时运用多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