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辐射事故
2025年10月13日
(一)核辐射事故
核辐射指由于放射性物质或者其他放射源造成有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影响或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特点:放射性物质或者其他放射源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进入人体引起内辐射,或直接通过照射引起机体细胞受损、坏死而导致急性放射病。核辐射突发事件能导致人员伤亡或放射性污染,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心理影响。
1.核辐射的危害特点
(1)易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核辐射对空气造成污染并随风飘散;放射性物质以粉末为主覆盖于物体表面,物体受到污染;受核辐射污染的废水渗透到地下,水体会受到污染。
(2)易造成辐射性生物效应:大量放射性核素能够放射出具有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的射线,从而使物质或机体发生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变化。射线对人体的伤害途径有外照射和内照射。
(3)危害潜伏期时间长:如果长时间受辐射照射,容易使机体器官功能受到损害。
(4)对现场处置人员直接造成伤害。
(5)造成人员中毒。
2.核辐射的处理
(1)尽快脱离污染现场。
(2)尽快清除初始污染部位的污染,阻止人体放射性核素的吸收,加速排出人体的放射性核素,减少其在组织和器官中的沉积。
(3)依据早期症状和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初步估计人员受照剂量,设立临时分类站,进行初步分类诊断,必要时使用稳定性碘或抗放射药物。
(4)加速放射性核素排出治疗时,应注意防止可能给机体带来的毒性副作用。应特别注意其对肾脏的损害,应尽早采取促排措施。
(5)一般而言,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少于1个年摄入量限值(ALI)时,不考虑采取促排措施;放射性核素摄入量超过2倍ALI以上的人员,应采取促排措施,并进行追踪观察;超过20个ALI属于严重内照射,应进行积极治疗和长期医学观察,注意远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