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与AED的使用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机械活动的突然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心脏骤停发作突然,约10秒左右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如在4~6分钟的黄金时段内及时救治可获得存活,如没有及时抢救将出现生物学死亡。心肺复苏是用以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能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以求达到心脏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自主意识得到恢复的挽救生命技术。此外,配合AED的使用,可使患者生存率大大提高。研究显示,如果心脏骤停在发作后5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AED,生存率高达70%以上。因此,心肺复苏联合AED成为心脏骤停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和根本保证。
1.心脏骤停的原因
(1)意外事件 如电击、溺水、窒息等。
(2)神经系统病变 如脑血管意外、脑部外伤等疾病所致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3)器质性心脏病 如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均可导致心脏停搏。
(4)手术和麻醉意外 如麻醉药过量、给药途径有误、术中出血过多。
2.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1)突然面如死灰、意识丧失或全身抽搐 轻拍重喊,无反应,说明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因为颈动脉较为表浅,且颈部容易暴露,一般作为判断的首选部位。成人以颈动脉或股动脉,幼儿以肱动脉为准。
(3)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 可通过听有无呼气声或采用面颊部靠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溢出,脸转向患者观察胸腹部有无起伏。
(4)瞳孔散大 需注意循环完全停止后超过1分钟才会出现瞳孔散大,且有些患者可始终无瞳孔散大的现象。
(5)皮肤苍白或发绀 一般以口唇和甲床最为明显。
(6)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 听诊无心音。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或扑动、心电机械分离。
心脏骤停时可以出现上述多种临床表现,但以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这两项最为重要,可凭这两项就可以实施心肺复苏。
3.心肺复苏、AED的操作步骤
前提:评估现场环境安全程度。
(1)判断意识: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轻拍重喊。用双手轻拍患者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如无反应,立即检查呼吸。
(2)检查呼吸:观察患者胸廓有无起伏,时间为5~10秒(数1001、1002、1003、1004、1005……)。
(3)让医务人员准备抢救物品及除颤仪。
(4)判断有无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数1001,1002,1003,1004,1005……)。
(5)松解衣领及腰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患者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清理口腔分泌物,去掉假牙。
(8)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
(9)在心肺复苏第一个周期完成后,进行AED除颤,AED准备期间胸外心脏按压不可停止。
(10)开启AED,充分暴露胸部,正确粘贴电极板。
(11)AED“正在分析心率”,AED“建议除颤、正在充电”,施救人员诉“旁人离开”。
(12)充电完毕,除颤按钮闪烁,迅速完成按键,并报告“除颤完毕”。
(13)判断复苏是否有效:查看自主呼吸是否恢复,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搏动。
(14)待复苏成功后,移除电极片,整理AED。
(15)整理患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
4.心肺复苏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胸骨下陷的深度5~6cm;按压后保证胸廓完全回弹;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避免过度通气;AED准备期间胸外心脏按压不可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