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作息制度卫生
一日作息制度是指一昼夜内学习、课外活动、劳动、进餐、睡眠和休息的时间分配与交替顺序。
1.课业学习 课业学习指一日中上课和自习时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大学不超过10小时。
2.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指课堂以外的活动,包括体育锻炼、科技、文娱、艺术、社团和公益活动等。合理的课外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身心发育,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3.休息 休息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措施。课间休息应以主动、积极的户外活动性休息为主,如散步、远眺或游戏。目前我国教学制度中规定,第二、三节课间的休息时间为20~30分钟,以便进行课间操,这对于消除静坐时的静力性肌肉紧张、消除脑力疲劳及预防近视都有积极的作用。
4.睡眠 睡眠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恢复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睡眠时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广泛扩散,身体的各种功能活动降低,能防止大脑皮层过度疲劳。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都有积极的作用。睡眠规律且时间充足的学生,在体力、脑力劳动时都表现出良好的应激状态;而睡眠不足的学生,则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学习能力明显下降、容易生病。为保证睡眠质量,应让学生养成按时睡眠定时起床的习惯,睡眠环境应安静舒适,睡前应避免精神刺激。
5.自由活动 学生每天应有1~3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以利于个人兴趣发展和特殊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自由活动要提供条件并给予指导,应鼓励学生进行家务劳动及生活自我料理。
6.进餐 应制订合理膳食制度,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日进餐的次数、时间及热能分配。进餐应定时定量,三餐热能分配为:早餐30%,中餐40%,晚餐30%。小学生在上午可加一次课间餐,其热能占10%~15%,同时相应减少早、中两餐的热量。每次进餐时间为20~30分钟,体力活动后休息20分钟左右再进餐。进餐环境应安静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