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是指非针对病原而对机体具有支持与保护作用的治疗)
(1)隔离 将具有传染性的病原携带者置于指定的隔离单位,防止其病原体向外扩散,这便于管理和消毒,同时也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早日康复,也起到控制和消除传染源的作用。根据传染病传染性的强弱,传播途径的不同和传染期的长短,收住相应隔离病室。隔离分为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与昆虫隔离等。
(2)消毒 是通过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扑灭传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防止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国内医疗单位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和紫外线消毒等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3)饮食 保证一定热量的供应,根据不同的病情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等,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对进食困难的病人需喂食、鼻饲或静脉补给必要的营养品。
(4)环境与休息 病室保持安静清洁、空气流通及病人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是治疗的基础。
2.病原与免疫治疗 常用药物有抗生素、化学治疗制剂和血清免疫制剂等。
(1)抗生素疗法 病原疗法中抗生素的应用最为广泛。选用抗生素的原则是:①严格掌握适应证,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②病毒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无效,不宜选用。③用抗生素前需要做病原培养,并按药敏试验选药。④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不宜继续使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的使用发生菌群失调或严重副作用者,应停用或改用其他合适的抗生素。⑤对疑似细菌感染又无培养结果的危急病人,或免疫力低下的传染病患者可试用抗生素。⑥要严加控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免疫疗法 ①抗毒素(sntitoxin)用于治疗白喉、破伤风、肉毒杆菌中毒等外毒素引起的疾病。②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用于临床的有左旋咪唑、胎盘肽、白细胞介素-α等。
(3)抗病毒疗法 ①金刚烷胺、金刚烷乙胺可改变膜表面电荷,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用于甲型流感的预防。②碘苷、阿糖腺苷、利巴韦林等可用于疱疹性脑炎、乙型脑炎、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治疗,此类药可阻止病毒基因的复制。③干扰素、拉米夫定等用于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治疗,此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基因起作用。
(4)化学疗法 常用磺胺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氯喹、伯氨喹治疗疟疾,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和肺吸虫病,甲硝唑治疗阿米巴病,二乙碳酰氨嗪治疗丝虫病。喹诺酮类药物如吡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对沙门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支原体和衣原体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3.对症与支持治疗
(1)降温 对高热病人可用头部放置冰袋、酒精擦浴、温水灌肠等物理疗法,超高热病人可用亚冬眠疗法,亦可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高热、呕吐、腹泻、大汗、多尿等所致失水、失盐、酸中毒等,通过口服及静脉输注及时补充纠正。
(3)镇静止惊 因高热、脑缺氧、脑水肿、脑疝等发生的惊厥或抽搐,应立即采用降温和使用镇静药物、脱水剂等处理。
(4)心功能不全 应给予强心药、改善血循环、纠正与解除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因素。
(5)微循环障碍 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
(6)呼吸衰竭 去除呼吸衰竭的病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使用呼吸兴奋药和人工呼吸器。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在加强支持疗法及病原治疗的基础上,许多严重感染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应用不当也可使病情恶化或产生不良效果。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好的抗过敏和免疫抑制、抗炎、抗毒、抗休克、退热、抗脑水肿、肺水肿、利胆退黄等作用。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及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某些疾病,如严重的败血症、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等疾病(在有效抗生素或化学药物应用的基础上才能应用),但皮质激素又有许多严重不良反应。
5.中医中药治疗 传染病在中医学属温病范畴。卫、气、营、血分别代表传染病的病期和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依次采用解表宣肺、清气泻下、清营开窍及滋阴化瘀的治则施以治疗。许多中草药具有抗细菌和抗病毒并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晚期血吸虫病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