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必备措施,是基层医护人员的一项基本工作。居民健康档案在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教学科研、法律层面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满足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 以社区为基础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可以对社区居民的生命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监测与管理,可提供居民全面的基础资料,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是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高质量的基本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
2.有助于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 通过建立系统的、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客观上为社区医生的规范化服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实现首诊制、双向转诊制奠定了基础。基层医疗人员应按照健康档案所设置的内容和要求实施,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逐步落实以预防为导向的社区卫生服务。
3.为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可以详细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主要健康问题,而通过健康档案的系统分析,可及时发现健康危险因素和社区存在的卫生问题与健康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社区卫生资源,增设服务项目,使社区卫生机构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得到合理利用。
4.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基层医疗人员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诊断、治疗、用药及临床处置是否正确等都可以在健康档案中找到痕迹,故规范化的健康档案可作为评价其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工具之一。
5.为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学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以问题为中心的健康记录,可反映居民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处置的能力;同时,还可利用居民健康档案进行案例教学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6.法律依据 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和形式是基层医疗人员提供服务的重要的医疗法律文书,可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