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疾病预防
1.单纯性肥胖 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造成体内脂肪积聚过多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体重异常增加。不合理的喂养方式、运动过少、遗传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增加了肥胖发生的概率。预防措施:加强健康宣传教育,使家长认识到儿童肥胖的危害,并给儿童提供平衡膳食,固定家庭吃饭的地点和时间,吃饭时不要看电视;增加运动,限制看电视和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及早发现超重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龋齿 龋齿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龋齿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6~7岁时达高峰。龋齿的发生与口腔内的产酸细菌和菌斑、食物中的糖类、牙齿发育不良、食物嵌塞等有关。预防措施:帮助儿童建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可选择含氟牙膏并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限制零食、糖、饮料等食物的摄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对六龄齿进行窝沟封闭。
3.视力低常 又称为视力不良或视力低下,是指裸眼远视力达不到该年龄期儿童正常远视力标准。儿童视力低常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近视、远视、散光、弱视、斜视、炎症及外伤等都会导致视力低常。预防措施:改善用眼环境,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过度用眼;均衡饮食;尽量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定期进行眼病筛查和视力评估,对筛查中发现的视力异常情况及时指导就诊;强调安全教育,预防眼外伤;开展健康宣教,教会家长识别视力异常的表现,以利于早期发现孩子视力问题,及时就医。
4.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吮拇指、咬指甲、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遗尿等是此期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指导家长和老师正确对待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帮助其寻找原因。对吮拇指、咬指甲的儿童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呵护和安全感;对有攻击性行为和破坏性行为的儿童与之多讲道理,帮助反省;对遗尿儿童应提供充足的游戏机会,帮助树立自信心,避免责怪、讽刺,以免造成儿童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