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中毒
在生产环境中,苯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液态苯也可以经皮肤吸收。
1.苯的毒性作用 苯的中毒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大量吸入苯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出现急性中毒症状;慢性接触可损害骨髓造血功能,出现血象及骨髓象的异常,如引起白细胞、血小板的减少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2.苯中毒的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醉样反应,轻者出现黏膜刺激症状,并伴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现象,随后出现兴奋或酒醉状态,严重时可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呼吸和循环衰竭。
(2)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苯,明显的毒作用是对骨髓的渐进性和不可逆性的损害。早期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中期出现血小板减少,伴皮肤、黏膜的出血倾向,严重者出现骨髓再生不良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因此造血系统的异常表现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
(3)局部作用 皮肤经常接触苯,可因脱脂而变得干燥、脱屑甚至皲裂,也可出现过敏性湿疹。
3.苯中毒的治疗和预防
(1)治疗与处理 急性苯中毒患者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的衣服,清除体表污染物,注意安静和保温。若呼吸抑制,应给予氧气和辅以人工呼吸,忌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和葡萄糖醛酸,有助于解毒。慢性苯中毒的治疗原则是设法恢复已受损的造血功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常用核苷酸类、维生素类、皮质激素类等有助于恢复造血功能的药物。苯中毒一经确诊,除给予积极治疗外,还应根据病情安排休息,必要时应调离苯作业。
(2)预防 主要以综合性措施为主。①以无毒、低毒物质代替苯。②改革工艺:如使用静电喷漆、自动化淋漆等工艺,制鞋业使用无苯胶等来减少苯的接触机会。③加强通风排毒。④卫生保健措施:定期测定车间内苯的浓度;坚持就业前健康检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加强个人劳动防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