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的定义
中药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并阐述其作用机制,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由于中药的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中药”。
(1)中药材是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粗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大部分中药材来源于植物,主要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皮及全草等,如板蓝根、金银花、桃仁、紫草等;药用动物来自于动物的骨、胆、结石、皮、肉及脏器;矿物类药材包括可供药用的天然矿物、矿物加工品以及动物化石等,如朱砂、石膏、雄黄、龙骨等。
(2)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以及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成一定规格的,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的制成品。
(3)中成药是指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以中药材、中药饮片为原料配制加工而成的药品,如丸、散、膏、丹、露、酒、锭、片剂、颗粒剂、糖浆剂等。中成药应由依法取得药品生产许可的企业生产,质量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具有使用方便、快捷,应用广泛的特点。如六味地黄丸等。
知识链接
中药配方颗粒(免煮中药饮片)
所谓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它保证了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药性强、药效高,同时又具有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成分完全、疗效确切、安全卫生、携带保存方便、易于调制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许多优点。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研制颗粒剂,并以中药配方颗粒产品成功赢得国际市场,我国经历了20余年自主研发,于2001年我国药监局正式命名中药配方颗粒,到2010年中药配方颗粒高层论坛公布,已完成600余味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规范, 2012年市场容量达到40亿元,根据中商情报网发布《2013—2018年中国现代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预测报告》预测,未来几年中药配方颗粒仍将保持30%左右增速,到2016年市场整体规模突破110亿元,至2018年将快速增长到188亿元。